北大教授谈“浪费式”共享:掌握数据比短期盈利重要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北大教授谈“浪费式”共享:掌握数据比短期盈利重要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周锐)近期,当前各方热议的“过度共享”、“浪费式共享”等话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影指出,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现象不能孤立地看待。比如,某出行平台在某一段时期可能无法盈利,但是它通过业务形成的对行业上下游的影响力,掌握的数据,价值可能比短期赢利更大。

资料图:公交站周围的共享单车“挤作一团”。 张远 摄资料图:公交站周围的共享单车“挤作一团”。 张远 摄

“很多单车扔在路边没人用,大家觉得存在浪费。那么,滴滴、快的第一轮补贴大战,短时间内花掉了几十个亿,是不是浪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个行为能让大家形成使用习惯,企业就获取了很多长期用户,这就是投资,而不是浪费”。

张影强调,他并不是鼓励烧钱,但是如果企业判断短时间内的投入能带来大的长期受益,那么大家眼中的浪费,可能恰恰是企业家和投资人对未来的投资。

在张影看来,即便有浪费,那也不是共享经济特有的标签,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浪费。“大家能看到路边无人骑的单车,也需要看到口碑票房都差的电影,以及卖不出去的产品。创新本身有个试错的过程,过度(或不足)投资和浪费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对于外界纠结的共享经济泡沫问题,张影反问说,泡沫到底是什么?你可以说是市场估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别,但在你并不知道一个行业和企业的实际价值之前,你怎么谈泡沫?

他强调,滴滴、ofo们的价值,取决于其商业模式往前走能做什么事,在目前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判断有多大的泡沫的。更不需要谈资产泡沫色变,泡沫反映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重视,而资本正是很多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共享单车等领域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共享?张影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价格相对低一些、使用频率相对高一些的物品,也可以实现共享,比如度假屋、汽车租赁,都是很大的行业。

他强调,不管是共享、租赁,还是购买,完全取决于用户需求和企业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任何有价值的企业,基础都是能够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效率。共享模式可以赚钱,并不代表某个特定公司可以赚钱,真正有价值的是提高效率的方式。企业能否赚钱,不单单取决于模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运营水平。

对于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所引发的讨论,张影表示,共享单车投放等相关的模式还在很早的试验阶段,投资人、创业者还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应先让市场跑一会儿。必然有浪费,也必然会死掉一批企业,但市场会调节。(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