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系叫停银行系重生 校园贷从“盲批”走向“正门”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网贷系叫停银行系重生 校园贷从“盲批”走向“正门”

昨日,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通知》还表示要“开正门”,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军校园贷市场。

乐信集团表示,这一政策出台,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正视并满足了学生群体的合理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也便于监管,从而规避不合规费率、多头借贷等方面的问题。由个别不良网贷平台引发的“校园贷”负面频发现象有望终结。

专家认为,要解决大学生多头贷款的难题,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统。

从“盲批”到走向“正门”,狂飙突进的校园贷终于停了下来。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校园贷乱象丛生。业内人员指出,有网贷平台风控被忽视,几乎到了“盲批”的地步,而多头借贷不断出现,甚至部分地区有80%以上的学生有在三家或者更多平台借款的记录。此外,中介在校园贷乱象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6年下半年,多家校园分期平台宣布退出或收紧校园市场。偏门关、正门开,银行的介入既有利于培养未来客户,也有助于建立大学生征信系统。

网贷风控被忽视,“到了‘盲批’的地步”

2015年6月,张林(化名)的公司正式涉足校园贷业务。此前,张林的公司作为某手机品牌河南高校分销商,为郑州各大高校的学生提供手机分期业务,“公司业务完全和金融没关系”。

此前的2014年,校园贷在需求的缺口上崛起了。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仅2014年,三家平台在年内分别宣布已完成全国布局,且单月销售额突破一亿。

2015年,校园贷分期市场迎来狂欢,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落地广州的网贷平台壹宝贷也在这一年将投资触角伸向校园贷市场,“投资了一家校园贷平台”。

“2009年银监会叫停了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后,校园金融市场被封住,但需求一直还在,而且90后的大学生消费意识更超前,”壹宝贷总经理、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罗浩杰说,因无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进入校园贷市场。

但不到一年,张林和罗浩杰的公司均选择关停校园贷业务。

“竞争不规范,半年后我们就完全关闭了校园贷业务。”张林说,有校园贷平台为了竞争号称零利息、无息等吸引学生,但背后将利息转移到产品上。“此外,有些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是直接放钱,变成了放贷机构。”

罗浩杰对行业的无序竞争有着类似的体会。

“拼价格、拼利率,最后把校园贷的产品做成了白菜价。”罗浩杰说,随着产品利率差距的缩小,为了抢夺市场,风控被忽视。“到了‘盲批’的地步,就是不看借贷者的个人信息,几乎闭着眼睛就通过了。”

劣币驱逐良币。“在无序的竞争中,一些机构重风控、将圈客户放在次要位置的机构反而没有了竞争力,很难获客,就这样被PK掉了。”罗浩杰说,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了校园贷日后的种种乱象。

张燕(化名)的父亲用三天时间整理出张燕半年来的欠款,上图是他向记者出示的部分“账本”。 受访者供图张燕(化名)的父亲用三天时间整理出张燕半年来的欠款,上图是他向记者出示的部分“账本”。 受访者供图

为苹果手机借贷,最终欠下20万债务

一方面,市场野蛮生长。另一方面,学生群体消费不理性,在风控不严的背景下,“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并不少见。

2016年,四川大学生张燕(化名)在趣分期上分期了一个苹果6S手机,期限9个月,每个月还款600元。手机入手后,张燕才发现偿还能力有限,开始向其他借贷平台借款来填补手机分期的“窟窿”。

“最初找到一个放款人徐飞(化名),每周一还,周息30%,”但到一周后的还款日,张燕发现无力偿还3000元的本金。“如果还上这期的利息,可以延迟到下周再还本金,但还需要再偿还利息。”

偿还能力不够,利息又不断滚动,张燕的欠款越来越多。“他介绍我到很多平台跟他借钱,”张燕说,其共向徐飞借款39000元的本金,目前已偿还了11万的利息。同时,为了向徐飞还款,张燕用假工作信息从一些小平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

撑不下去的张燕终于告诉了父母,父亲从老家赶到四川才发现女儿半年时间欠下了近20万的债务。

张燕父亲用三天时间整理出张燕半年来的欠款,他向记者出示的“账本”显示,张燕先后19次向各大借贷平台借款。“她只买了一部手机,没有任何其他的消费,最终陷在校园贷的旋涡中。”张燕的父亲说。

河南大学生小武(化名)的校园贷噩梦同样来自“手机分期”。

“当时趣分期的额度是1万元,苹果6手机6千多,我还款后又买了一个苹果6s手机给女朋友。”小武最初在网贷平台上分期购物,后开始提取现金。

截至2015年下半年,小武陆续在名校贷、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零零期等多个平台借贷12万多元。“后来的贷款基本上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借的。”

2017年3月,小武从任我花平台借了3千元,自此他在网贷平台的借款超过18万余元,目前欠名校贷1万7千多元,分期乐7千多元,任我花近4千元,零零期5千多元。“我还款高峰期时一个月要还7千多元,后来稳定到每个月4千多元,未来几个月差不多每个月要还3千元,之后就1千多元了。”

张林对于张燕和小武的借贷经历并不惊讶。“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至少在三家甚至五家以上的网贷平台有借款或者分期记录。”

“因互金平台征信系统未实现信息共享,学生在中介引导下很容易发生重复借贷。但最后学生的还款能力被透支,只能再去找中介借款,最后导致利滚利,欠债越来越多。”罗浩杰说。

6月27日,某互金平台负责人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平台一直没有触碰校园贷业务,是出于价值观的选择。“因为大学生的自制力以及对自己偿还能力的认知不够清晰,最终会带来大量的问题。”

“中介在校园贷乱象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校园贷平台为推广业务,招募了大量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在业内看来,中介在校园贷乱象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有些学生可能同时是几家平台的校园代理,为了挣中介费,会引导学生在多个平台借贷,形成了多头借贷,”罗浩杰补充,甚至有些中介本身是“借钱不还的黑户”:“可能在一些平台借了钱无力偿还,就用为平台做兼职的形式偿还。”

也有中介使用虚假信息套利。“一些学生中介为了获利,欺骗同学拿走了对方身份证去借贷、套利,”罗浩杰解释,中介在校园贷种种乱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或者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学生中介为了挣钱而让同学帮忙刷单,产生了很多集体性事件。”

近日,名校贷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校园贷诈骗的实施者49%为学生。这其中51.22%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主要是因为‘好处费’的诱惑。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大学生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报告表示,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费”,部分大学生发展下线,拉拢他人借款,从受骗者变成了施骗者。

在张林看来,校园代理直接和学生接触,是风控的第一道门槛。但遗憾的是,校园中介的第一道风控把关并不理想。

此外,对中介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校园贷的金融中介本身没有职业牌照,同时这一群体分散、灵活,”罗浩杰说,从监管角度看,完全杜绝中介的存在有一定的难度。

平台停止校园贷业务,用户活跃度下降

2016年,校园贷陆续曝出“河南大学生跳楼自杀”、“裸贷”、暴力催收等事件。这一年,随着监管的介入,校园贷平台开始进入整治、退出的监管时刻。

另一方面,阿里、京东、苏宁分期等金融巨头发力校园贷市场,让体量相对较小的网贷平台受到冲击。

有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获取的资金成本更低,目前跟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比,校园贷平台不占优势,在利率上优势并不显著。

据此前网贷之家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的购物平台要更高一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此外还会有一些手续费、服务费等隐性费用;对比来看,阿里旗下的蚂蚁花呗年化利率在16%,苏宁任性付的现金分期则为16%-20%。

“校园贷的平台参差不齐,不少都是小的网贷机构,根本抵挡不住这些金融巨头的冲击,”张林说。

在道德、监管、市场的三重冲击中,2016年下半年,多家校园分期平台宣布退出或收紧校园市场,也有极少家持续深耕。

2016年8月,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业务。9月,爱学贷推出“毕业金”项目将用户延伸至后大学生市场。名校贷宣布进军白领市场,表示会逐步降低校园内群体的比例。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发文称,正式从校园市场成功转型全社会非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

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28家选择停业关闭网站,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

曾被“裸条”波及的借贷宝近日回复新京报称,目前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校园借贷服务,不允许23岁以下的用户借贷。而针对23岁以上的人群,借贷宝也正在努力协助用户加强风控。

“根据最新监管规定,借贷宝将借款人借入额度限制为20万元,将出借人对单个借款人的出借额度限制为5万元;要求借款人做社保、公积金、央行征信报告等认证。”借贷宝表示,对于23岁以上的人群,会将用户信息进行学信网认证,即便是23岁以上,只要他是学生就会有限制。

退出校园贷市场,各家网贷平台表现如何?

“失去校园分期市场,目前分期乐业务受到巨大冲击,活跃用户骤降。”分期乐一位内部人士向新京报透露。

银行“开正门”,进军校园为的是未来客户

今年4月21日,在银监会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对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行了反思。会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把正门打开”。

在此背景下,工行、建行、中行宣布推出“校园贷”产品,这一市场终于迎来银行王牌军。

“接下来正规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将成为校园贷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传统银行有着天然的优势。“资金成本低而使得金融产品利率低,机构网点多便于开展信贷调查,而且银行已形成一套规范的贷款制度、方法、流程等。”

对于工行进军校园金融市场,工行牡丹卡中心总裁王都富此前曾表示:“重点是为以后培养客户,未来银行的阵地还是在零售端。”

但在业内看来,从培养未来客户角度看,校园贷仍然不是传统银行理想选择。

“对于银行来讲,进入这个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发信用卡。”在某互金平台负责人看来,大学生市场最大的潜力及优势是这些人可能不仅仅是消费者,核心在于这个群体是未来的高成长人群,他们在毕业之后的市场竞争力大。

“因为这个领域的获客成本是有限的,但生命周期是无限的,一次的服务费未来可以持续服务这个客户。”上述人士认为,目前看来,这样的消费业务并不是最理想的情况,所以要从信用卡入手,否则银行做的校园金融服务可能最终都会很难规模化落地。

有助大学生信用机制建立,多头借贷难题有望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也曾在校园金融市场上铩羽而归。

2003年,银行率先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随后面向大学生推出了信用卡。不过,由于后续出现了校园信用卡的高注销率、高睡眠率和高坏账率的“三高”乱象,监管部门于2009年叫停了学生信用卡。

银行是否有能力做好风控,避免重蹈覆辙?

“一般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群体缺乏了解和研究,也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对大学生群体比较好的授信体系、准入标准、风控体系等都还在探索当中。”董希淼说,从此前发放信用卡情况看,大学生违约率较高,出现成本和收益倒挂的情况。“只要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统,大学生多头贷款的情况仍然很难避免。”

但互联网平台上会记录大学生的一些消费行为。“虽然消费行为并不能完全准确判断出学生的信用行为,但牵手互联网平台是银行涉足校园金融市场的出口之一,”罗浩杰说,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牵手”正在成为共识。

近日,中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王海霞表示,中行希望与深耕场景的、非金融的互联网平台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实现线上对接的场景。而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王都富也表示,工行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技术。

实际上,在罗浩杰看来,随着银行介入校园贷市场,多头借贷等问题有望解决。“学生在银行借贷的过程就是上征信的过程,学生的借款记录都会被共享到央行的系统中去,”罗浩杰说,银行介入校园贷有助于大学生校园征信系统的建立。

未来校园贷市场格局如何?

昨日,银监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存量的先整改,先把风险消化掉。未来是否重新允许网贷机构进入校园贷市场,要根据机构合规等情况来定,”昨日银监会相关人员表示。

而在董希淼看来,预计暂停行为属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待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技术后,部分正规经营的网贷平台作为校园金融市场的补充还可以开展业务活动。“未来校园金融市场将形成以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体,部分经营规范的互联网平台作为补充,线上线下相交融的格局。”

也有业内分析表示,网贷机构并不会完全退出校园贷市场。未来在校园贷的市场上,原本的校园网贷平台的角色即将转化,成为银行在校园贷业务上的风控辅助力量。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金彧 实习生 陈维城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