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学子评估37个小镇 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 (牛妍 童笑雨 林晓莹)近年来,“特色小镇”概念在浙江炙手可热。浙江工商大学(下称“浙商大”)公共管理学院的创新科研团队走进浙江省内37个特色小镇,经过一年的持续跟踪研究,目前交出了关于特色小镇模式的研究报告,为浙江省及其他省市的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模式借鉴。
2015年,特色小镇创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内容被写进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时东风起,特色小镇创建席卷浙江省。特色小镇未来如何发展,可以为全国其他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哪些经验,成为了人们思考的方向。
浙商大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特等奖。 佚名 摄为此,浙商大学生创新科研团队走进浙江特色小镇,通过综合区位评估,持续跟踪研究特色小镇模式。据了解,该团队由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专业的8名学生组成,专业涵盖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多个学科,调研足迹也遍布杭州、宁波、嘉兴等11个城市的37个特色小镇。
经过长达一年的持续跟踪研究,该团队最终完成了《小镇故事:基于综合区位评估的特色小镇模式研究》的报告,并凭借这份研究成果,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特等奖。
毛源远是浙商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也是团队的负责人。她表示,在调研中,她们发现如今的特色小镇除了自身的产业发展,均都嵌入旅游元素,她认为接下来可以此为模板,打造多元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案例模拟应用分析把特色小镇好的运营模式记录下来,把经验借鉴给其他小镇。”
为充分体现指标的科学性,在研究过程中,该团队成员给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农林大学等高校共发送了41份评价体系邮件,根据专业权威的评分结果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综合区位评价指标体系并排名,才给予了当前37个小镇发展的态势一个可视化参考。
与此同时,该团队还以7个优秀小镇为典型,针对“历史型”、“新兴型”和“中庸型”这三种类型进行类别化、数据制图分析,为浙江省及其他省市的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毛源远表示,“特色小镇”宜居、宜创、宜游是区域性的地标小镇,只要朝着这个方向,最终能实现产业、人文、环境的协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