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地优先”促实体经济 巧打“自贸、创新”牌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的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上海要不要制造业?”在31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前两年很多朋友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包括外媒。
当天,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科委、财政局、规土局等集体解答上海实体经济“路在何方”。上海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新政策,推出50项措施,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其中指出,未来5年,战略新兴制造业产值占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达到35%左右。
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岑福康回答了“土地天花板”的疑惑,表示上海将通过差别化土地出让方式等来支撑实体产业发展,并降低用地成本。上海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岑福康说,“要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从规划空间上严格控制实体产业的用地规模。”
据悉,2020年上海全市工业用地规模将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上海官方提出,这550平方公里当中,先进制造业要保持一定的比重。
在陈鸣波看来,只要有好的项目,上海是不缺土地的,“我各个区跑了一下,有土地,关键是缺乏新动能。”他指出,上海要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区的建设,推动新动能的发展。
此番上海的实体经济新政中,区域统筹是亮点之一。新政策出炉,意味着上海官方对无统筹的实体产业布局说“不”,计划以“全市一盘棋”的方式加强产业空间布局,比如:上海郊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
而“自贸区”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两张“王牌”。新政策指出,上海要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便利高效的营商和市场环境,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比如,放宽民企准入领域,鼓励非公资本更深层次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制。
上海还将加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比如: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创建5至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说,上海毫无疑问是“机器人之城”,“大的机器人制造厂商都在上海集聚,我们的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应用高地,“从全市的布局来说是1+X,1是临港,X包括松江、嘉定等若干个智能制造的集聚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