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自由是对自由的挑战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比特币,自由是对自由的挑战

当“勒索”病毒将比特币又一次推上了风头浪尖,比特币的市值翻着跟斗的又创新高。比特币究竟意味着什么?值得深思。

比特币是自由主义的产物

比特币是划时代的,但划时代产物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中新社发 美堂漫画 制中新社发 美堂漫画 制

比特币产生的“人和”是其意识理论基础。

1976年,哈耶克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讲述了他极致的自由主义蓝图。他认为,政府对于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对经济的均衡造成了破坏。政府会不断增发货币,引发失业和通货膨胀。他宣称:货币非国家化是货币发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

比特币产生的“天时”是其现实背景。

比特币出现于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全球主打货币政策挽救经济进入了狂欢,哈耶克所谓政府央行带来的负面作用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

比特币产生的“地利”是其区块链技术。

正好成熟的技术解决了现实闸门。比特币做到了,无中央控制去中心化,总供应量受控没有通胀,代码开源公开透明。正是是哈耶克所谓的解决方案。

能否“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下,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比特币起初只是“黑客”与“极客”们的内部游戏,并无市场价值。但随着货币政策的滥用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比特币接受人群和交易量不断增加。

尤其在塞浦路斯事件、乌克兰危机等政经危机后,比特币受到市场极大追捧,成为一些主权货币的替代物。这种避险功能在委内瑞拉表现得淋漓尽致,四年里其主权货币贬值99.5%,比特币用户数三年里从三位数暴涨到85000多。

比特币和哈耶克,两者严丝合缝。看似荒谬的预测和实则荒谬的现状,一种不信任到这种不信任的被坐实。比特币利用了现代技术的手段,完成了前辈早已描绘的梦想。

自由主义与国家的对抗

传统货币发行,无论是在金本位银本位制度下,或是在纸币的天下,甚至在Q币的空间中,都有发行主体这个神一般的存在。但比特币发行只受算法控制,政府和机构都对之不存在影响力。

即使在金属铸造货币时期,政府信用也是重要保障。在如今的信用货币年代,货币更是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但比特币的目的就是超越政府,游离于政府之外。既不需要政府的备书,也不接受政府的监察。

政府的内心是咆哮的。

在比特币逐渐走入群众中来的时候,国家们不得不正视其存在,但表现出强烈的不以为然。一段时间内,多国相继澄清比特币的性质,2013 年11 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比特币属于虚拟货币,联储无权直接监管;欧洲央行将比特币归为第三类虚拟货币;德国财政部承认比特币为“记账单位”,但不能充当法定支付手段。

另一些国家则直接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

2014 年2 月,俄罗斯官方宣布比特币交易是非法的,俄罗斯境内不得使用,并对生产、使用和推广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行为处以行政罚款;

2014 年5 月,玻利维亚央行称,使用任何非由政府或其授权组织发行的货币都是非法的,包括比特币等数字货币;2014 年7 月,厄瓜多尔修改现行货币和金融法案,禁止了比特币以及其他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中新社发 吕建设 摄 中新社发 吕建设 摄

2013 年,泰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使用比特币的国家。2014年2 月,泰国央行允许比特币流通和交易,但仅限于在泰国国内并以泰铢结算。

以为自己是货币啊?不让你支付!以为自己可以超越国家权力啊?不让你流通!

遏制“自由”也会束缚自己的“自由”

禁止!行吗?

切断数字货币平台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的联系恐怕难以成功。数字货币的原理使其不可能被一个国家完全封锁,政策希图通过切断使其自生自灭,结果只是让资金来往渠道更加隐蔽,反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比特币的特征使其更有可能成为洗钱工具而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是普通虚拟货币,也可因其能通过互联网中介实现虚拟货币自主交易而为洗钱犯罪提供条件。比特币则还因其天然的去中心化和私密性,存在特别的洗钱风险敞口。

比特币带来的税务问题也让人头疼。不管是不是看好比特币的发展,都无法否认其涉及的巨大资本量。当前,全球加密货币市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有财富,如何进行税务监管?比特币交易额目前并没有纳入国民经济当中,而就会有人利用这一点,把财产转换成虚拟货币进行交易,以此来逃避税收。

尽管一些金融监管制度将比特币属性限定于虚拟商品并严格禁止金融、支付机构介入比特币业务,但比特币作为投资投机工具,在类证券、期货网络交易平台上的交易量相当大,存在于金融秩序之外,却对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比特币金融性的不确定,并不影响其在金融交易中的地位。而其法律地位的模糊性,结果是难以遏制投机及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反而无法在金融法律框架下对其进行严格管制,也无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甚至可能把比特币的交易市场变成犯罪的温床。

完全遏制比特币的“自由”,不但难以如愿,而且反而束缚住自己的“自由”。

监管“自由”才有自由

与其回避,不如容纳。与其对抗,不如因势利导。

各国竞相以交易平台登记注册为重点,将比特币交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要求其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

在法国,政府于2012年12月核准首家在欧盟法律框架下运作的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央”成立。2013年初,比特币中央取得一般欧洲银行用来辨别身份的国际银行账号(IBAN),由此以接受政府监管为前提,跻身准银行之列。

在美国,政府对于比特币的监管态度更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导向,尤其是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有关比特币牌照的建议案为专门监管、全面监管数字货币提供了可参照的方向。

2013年3月,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ancial Crime Enforcement Network)发布《监管规定适用于管理、交换和使用虚拟货币的说明》,明确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一旦涉足交易或转账,就应该被视为“货币服务业务”。

2013年5月1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以未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登记为由,冻结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的两个账户。

2013年10月,美国关闭了借助比特币从事黑市犯罪交易的“丝绸之路”网站。

监管下的比特币和各国政府反而有更多空间。多国都在出台利好政策。

全球最大比特币ATM网络Coinsource完成纽约14个比特币ATM安装,总数突破100台;

中新社发 王冈 摄 中新社发 王冈 摄

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拟定义比特币为金融工具;

日本支持比特币支付法案生效后,已有18家公司申请获得执照成立交易所;

俄罗斯邦信息技术和通信部宣布计划于2019年实现区块链合法化。

相互融洽共同自在

其实,比特币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补充,一种促进。

比特币的产生,源于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信任,源于对现有国际秩序框架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既有一定道理,也有不全面之处,因此,比特币既极大挑战了既有货币基础,又因自身缺陷无法真的挑战货币系统。

但它已经直指人心的勾画出了现有货币框架的不足和政府货币政策的缺陷。这一点,全球都心知肚明,却不愿意正视。只有当挑战者真的出现,大家才会在刺痛下进行反思,走向改革。这是好事。

此外,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场景及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在未来,只会更加深入和彻底。不认识这一点,就势必会在未来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

数字货币应用业务系统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多重风险控制能力,无论有没有、是不是比特币,都是对现代和未来市场综合治理能力的挑战和检验。

新技术带来的“自由”,发出挑战,我们必须接受,否则就会被历史埋葬。

与此同时,国家信用目前还不会消失,可以弥补比特币的缺陷,也可以因之更好的完善自己。

比特币的“自由”,是其优势,也是其弱势。

“去中心”的比特币价值实在是太不稳定了。某种程度上说明,比特币的持有者,可能以投资投机居多,想实现的,并不是理想中的货币流通功能。

比特币的问题还在于黑客入侵的大威胁。2011年8月,比特币交易平台MyBitcoin遭到黑客攻击,超过相当于80万美元的78000比特币下落不明。

经济上,比特币在理论上消除了通胀的同时,也带来了通缩问题。此外,开源使大量新型虚拟货币产生,这种缺乏信用主体的同质化竞争,很可能造就大量投机泡沫。

可谓成也无中心败也无中心,成也技术加持败也技术加持,成也货币修正败也货币修正,成也自由精神败也自由精神。国家信用的建立,法定货币体系的确立,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此时的比特币们,仍需要国家信用的监管和保障。

后记

比特币的迅猛发展和飞跃节点等都无疑表现出,恰是由于对“国家信用”的质疑,导致了比特币被市场越来越广泛的接受。

但比特币自身,也会遭受质疑。在网络自由主义与“国家信用”的对抗中,双方都意识到自身缺陷,从而走向容纳、自省和革新,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自由带来自由的乐趣,也带来自由的烦恼。自由本身就是对自由的挑战,谁也没有绝对的自由。国家没有,网络也没有。

只有当彼此的“自由”观进行交锋,而“自由”度进行融合,形成有序的市场和良性的秩序,共同承担市场责任,同时在互相监督与互相挑战中不断进步,才是市场最好的样子。

万喆 (本文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