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春风:珠三角镇域经济转型见闻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小镇春风:珠三角镇域经济转型见闻

作者:张正宪

春天里,寻访中山的古镇、大涌,一路上绿树如盖,繁花似锦,清风拂面,春意盎然。

这里有珠三角最美丽的风景。短短三十多年间,一座座活跃的专业小镇,书写着一页页市场经济的传奇。

笔者依稀记起十多年前在此采访留下的浮光掠影。弹指一挥间,旧貌变新颜,又是一番光景在眼前:繁华气派的城市街景,开放清新的产业气象,创新驱动的发展转型,处处洋溢着小镇的勃勃生机。

(一)

第一站:古镇星光联盟。这是古镇单体面积最大的专业灯饰卖场。

笔者信步走进几家门店,新光源,新灯具,新场景,琳琅满目,晶莹璀璨。

新特丽照明旗舰店,标榜的是新时尚主义。时下,80后、90后群体已成房地产消费主流,他们钟情别致、新颖的生活方式。新特丽照明瞄准这部分需求,创建了一个专供型灯饰品牌——呢喃(语出“呢喃细语”),为快工作节奏、慢生活享受的时尚达人,定制了一款款欢愉、简约的新灯饰。

正源直营店,彰显的是新自然主义。回归自然,取材乡野,梅兰竹菊,风花雪月,万物生长,春华秋实。一经设计师妙手点染,便在正源新中式灯饰的光影中,透射出一缕缕恬淡、静谧之美。

海菱中式生活馆里,笔者感受到的则是新古典主义。观赏古色古香的灯具,领略精美典雅的饰品,享用醇厚绵长的茶香,一曲古乐奏响,数幅名画铺展,还有精雕细琢、苍古遒劲的红木家具有序陈列,组合出一片和谐、唯美的空间格局。

一家灯饰商户就是一方特色窗口,就有一个创新故事。他们在现代灯饰装饰价值和艺术含量的共同求索中,聚焦产品、文化、服务的全面创新,推涌出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灯饰新潮。

回首当年,这些专业小镇一镇一品,初露峥嵘,依靠的多是同质化产品,家家都差异不大;多是价格战竞争,拼的是成本低廉;多是跟进型创新,一个新产品面市,转眼间就火遍满街。人们的生活水平、生命质量在提升,文化品位、审美观念在变革,原来的成功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专注+创新,创意+工艺,特色+服务,从规模经营到品质经营,古镇人勇敢地跨出了转型一大步。

(二)

第二站:古镇华艺广场。这是一家灯饰照明新型商贸综合体。

古镇灯饰业,从当初的前店后厂,后来的“十里灯饰街”,演变到当下的商贸综合体,正深刻地重构古镇产业的格局,加速“世界灯都”的成型。华艺,是其中一个行业领航者。

华艺广场副总裁丁瑜介绍:“作为卖场,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改变卖场只是吸引品牌入驻开店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我们要用新的平台思维经营华艺广场。”

古镇虽已有完整的产业基础,但众多的商家分散经营,如何制胜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华艺人肩起使命:以培育创新型平台为基础,吸引资本、技术、高端人才汇聚,集结海外一线品牌入驻,加快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扩散。他们突破了商贸综合体的旧有模式,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不断开拓自己的经营空间——

华艺在体验、观光、餐饮、购物、旅游等商业模块基础上,构筑学习平台,编织社交网络,融合产业资源。其中的华艺学院,去年6月成立,面向行业内招生,邀请国内外软装、灯光、灯具方面的著名设计师前来授课,传授先进理念,解惑设计难题,普及专业知识,传承创意文化,为灯饰产业培训人才。

针对无序发展,行业乱象,丁瑜和她带领的团队始终坚持以知识产权驱动设计,以设计驱动品牌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灯饰企业提供潮流引领和价值导向。近年来,华艺开展了一项项创新性活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塑造“古镇灯饰”区域品牌,策展原创艺术文化,奏响“灯饰原创之声”的市场强音;汇聚原创实力品牌,发起“我为原创代言”活动;与众多灯具市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5A评级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诚信安全的无忧体验,为灯饰企业建立品牌认知的公共平台。

华艺广场,还是一个呈现古镇独特灯光文化、洋溢灯都创新魅力的艺术世界。笔者特意欣赏了这里的跨界设计师灯光艺术文化展暨艺术装置。艺术家们以灯为核心题材,将灯饰产品与文化创意、艺术构思有机组合起来,打造出一条条精美生动的艺术长廊。长廊里,有诗文,有图片,有场景,承载着休闲驿站、文化展示和灯具应用的多重功能,还有华艺人心底那一份热烈的文化向往。

从商贸综合体走向泛家居商业生态圈,华艺发展的天空更加广阔。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一项项宏大盛事中的灯饰照明工程,都有华艺人的投入和呈现。

(三)

第三站: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这是大涌镇镇域经济的一座新地标。

大涌,从1979年创办第一家红木家具厂开始,到2003年被授予“中国红木家具市场专业镇”,再到2012年荣膺“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红木产业集群,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产业基地。如今,这里正经历从“产业之都”到“商贸之都”再到“文化之都”的跨越发展。

跨越发展的取向,就是红博城展示的文商旅一体化。

红博城背倚隆都凤凰山,面临中山岐江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古建的辉煌典雅,岭南的坡檐立柱,江南的小桥流水,徽派的黛瓦粉壁,交相辉映。文化博览馆,琴棋书画馆,名师艺术园,非遗印象园,工艺珍宝馆,还有中国文化高峰论坛,红木主题五星酒店,产业总部大厦,承载着展销、仓储、物流、会展、设计、鉴赏、收藏、拍卖、文化传播、主题旅游等多重功能。笔者穿越于唐宋明清园林风格的中厅,漫步于200米长的岭南文化骑楼街,流连于以“自然、生命、艺术”为主题的崖柏、乌木、黄花梨等艺术珍品馆,领略了多维业态的紧密联动和红木产业的创意空间。

在骑楼街“李儒本丝翎檀雕工作室”里,笔者认识了小李,湖北人。2013年他和爱人一道来到中山创业,凭借在浙江东阳与江苏南通拜师学得的精湛手艺和坚守执著的工匠精神,还有木雕协会的大力支持,在高手众多的大涌镇站稳了脚跟。尽管眼下的经营也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小李对工作室的前景还是很有信心。

在中山,专业小镇发展也有起落浮沉,转型都见路径创新。大涌镇主动与沙溪镇携手,将红木产业跨镇延伸。古镇镇积极与大涌镇合作,创新实施“灯饰+红木”的项目联动。

从单打独斗到互联互通,从跨界发展到跨域发展,这是中山小镇的共赢抉择。

在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榜单中,古镇镇赫然在目。中山市趁势而上,在产城一体、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和生态优先的理念践行中,今年年初首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项目已经出台。

从专业小镇到特色小镇,中山迎来了镇域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机遇,开掘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