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电商成扶贫“利器” “80后”返乡争做“订单王”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云南大理:电商成扶贫“利器” “80后”返乡争做“订单王”

中新网大理5月22日电 (记者 张丹)萂村青年李光宝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粉刷办公室、订购办公用品、参加培训……5月底,他与村委会合作的网店即将上线,同步上线的第一批产品七彩马铃薯正在加紧收获、包装,这也是萂村第一次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

1980年,李光宝出生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山村萂村。年幼时因病腿上留下了残疾,不便干农活。2000年,村里通向外界的道路日益平坦,他随着村里第一波务工潮到大理州府所在地打拼。

“虽然身体有些限制,但我头脑还可以。”李光宝打趣说,进城后花300元钱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由于好学善钻,他的计算机技能突飞猛进,很快就在一家网吧当起了网管。“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还有五险一金,我特别满足。”

图为李光宝在村里打出电脑培训的广告。 张丹 摄图为李光宝在村里打出电脑培训的广告。 张丹 摄

转眼到了2015年,萂村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李光宝的父母已年近古稀,都身患疾病,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费近千元,家里的两亩多田也荒了。李光宝家由于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年,宾川县也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推广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李光宝看到了机遇。

“之前也想过回家照顾父母,可回来没事做,家里负担更大。”李光宝说,“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扶贫力度加大,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扶持电商产业,我回来能找到用武之地了。”

2015年底,李光宝辞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血本在网上订购了6台电脑,办起了电脑培训班,还在附近村里打广告。闲暇之余,他还有很多副业,照相、打印、复印、手机贴膜。“每样做一点,收入还不错。”

2016年除夕,李光宝家在政府的帮助下贴息贷款搬进了新居,打了多年光棍的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并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如今,李光宝的干劲更足了,他说,“我们电商平台的目标是要推动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在帮村民代购商品的同时,一定要把村里的葡萄、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帮助农民增收,也让自己尽快脱贫。”

据宾川县农业局统计,全县通过电商实现“农产品进城”已步入正轨。2015年,全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线上交易额2500余万元,2016年增长至5000万元。宾川县扶贫办还制定了贫困人口电商创业的激励政策,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的电商意识。

与李光宝一样看准电商机遇的还有从萂村走出的“80后”青年杨赵权。在昆明工作了16年之后,他于2015年辞职回乡加入了农村淘宝的队伍。

杨赵权说,之前在昆明做协警时曾参加办公自动化培训,对电脑操作较为熟悉。他认为,电商在农村的市场不可估量。“现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可是村里却没有个像样的商店,买什么都得进城。电商就方便多了,一键搞定。”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萂村通达条件大为改善,通村公路连通直达昆明的旅游公路,到县城只需半小时。为了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宾川县还建立了2个县级公共物流分拣中心,乡镇、村建立物流节点,实现快递配送到村。杨赵权说,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间,包裹准到。

自2016年12月运营起,杨赵权的网店已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村民闲时会到他这逛逛,店里收入也从每月200多元提升到3000元。“现在主要做的是代购,不熟悉电脑的中老年群体偏多,买些服装百货、家电、农用产品等。”杨赵权说,由于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里中老年人偏多,他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市场潜力很大。

“邻村就有个做的较为成熟的网店,平均每天订单三五十个,那就是我的目标。”杨赵权说,“我要做农村电商‘订单王’。”(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