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借力 浙江搭“一带一路”快车绘港航发展蓝图
中新网杭州5月19日电(李倩倩)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今有“一带一路”之下,浙江港口巨轮穿梭,海铁联运,沿线班列奔忙。
正如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局长胡旭铭所言:地处长江经济带及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浙江港口,承担着长江流域货物运输的集散和中转功能,俨然成为了对内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在“一带一路”大命题下,浙江迎风借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及浙江自贸区建设发展,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宁波舟山港。 丁继敏 摄“一招”接“一拳”之下,浙江港航成绩斐然,其中,宁波舟山港成为了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大港,今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首次闯入全球前三甲。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波罗的海交易所官网发布,亦让中国航运指数首次走出国门。
寻机遇 借力“一带一路”再出发
浙江,自古因水得名,借水而兴,港航资源得天独厚。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内河航道资源和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点是其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浙江,迎来新的机遇,浙江港航也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辐射引领、促进产业转移、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产业的分工协作等方面显示“港航担当”。
胡旭铭表示,“一带一路”在促进浙江港口“走出去”,扩容国际“朋友圈”,拓展港口腹地,促进产业梯度转移,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将带来无限的机遇,“积极融入和全面服务‘一带一路’是浙江港航当下工作的重点。”
如今,在浙江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嘉兴等沿海港口里,集装箱吞吐转运繁忙,杭州港、湖州港、绍兴港等内河港口亦通过海河联运与沿海港口联动,拓展港口腹地,带动港口吞吐量增长。
展风姿 多措并举显成效
无论是雾起云涌的远航,还是路漫漫的丝绸之行,其核心都在于互联互通,而这其中,港口、航运、信息的互联互通尤为重要。
来自江西的班列抵达铁路北仑港站。 汪维 摄事实上,为更好对接“一带一路”,浙江一直致力于提升港口、航运、信息的互联互通能力,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推动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便是一处案例。
近年来,浙江一方面实行“一带向路”,通过海铁联运与国内12个省份20余个城市开通集装箱班列,并延伸至中亚、北亚及东欧地区,推动业务量增长。今年前4个月完成11.5万标箱,同比增长81.4%。
另一方面,实行“一路向海”,与13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先后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德国汉堡港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大航班航线开发力度,航线达到82条,全年航班4412班,完成集装箱量908万标箱。
同时,浙江省海港集团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及海丝港口论坛等活动的举办,亦让浙江牵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巨头,促进浙江港口的建设与发展。
此外,在“互联网+”的东风之下,浙江依托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打造江海联运信息平台,目前已具备30余项信息服务功能,实现了与长江沿线13个主要港口信息互联。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着,天时地利之下,浙江港航再展风姿的决心,在大环境优势之下,将创出“人和”,迎多方利好。
观未来 搭乘“一带一路”大有可为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启幕,让世界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同时,也昭示着“一带一路”新征途的再起。乘势而上亦成为浙江港航发展的新呼唤。
如何更好地搭乘“一带一路”这辆“顺风车”,成为了当下浙江港航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业,实现初步形成全球领先的航运服务基地的目标。”胡旭铭介绍,在多年的努力之下,浙江已在国内率先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未来,我们将建立江海联运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完善江海联运信息与数据服务体系。”胡旭铭表示,在“一带一路”东风之下,计划到2020年,浙江海上运力达2200万载重吨,其中远洋运力达250万载重吨,“实现海上丝路集装箱指数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此外,浙江亦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包括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在内的“四个一流”,即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初步确立全球一流港口运营集团。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幅浙江港航发展图正细细描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