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伍旭川: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要在刀尖上找平衡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央行伍旭川:金融科技加速融合 要在刀尖上找平衡

中新网杭州5月18日电(赵小燕 胡亦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催生了金融的新业态,也重构了金融的新业态。在18日举办的2017中国(杭州)科技金融西湖峰会上,业内大咖和行业专家围绕“科技引领金融创新”这一主题,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我定义里,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和规范整顿后,真正回到它的本源的一年,也就是金融科技年。”中国人民银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反思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和逻辑,得出结论。

对于什么是“金融科技”,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但在伍旭川的理解中,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是金融业未来的趋势。

央行网站5月15日发布通知,宣布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政策指引。这是目前金融科技领域最高层级的指导性组织。

现实来看,金融科技正加速融合。根据埃森哲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总额从17.91亿美元增长到232亿美元,增长接近12倍;2016年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投资总额从2015年的52亿美元迅速升至11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域的投资达到了102亿美元,贡献了亚太地区投资总额的九成。

资本推动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革新,而金融与科技正的结合,正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金融科技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迅猛。”伍旭川列举了他认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四个领域,分别是:大数据用于个人和小企业的征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中应用、保险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投顾的发展。

信用评估是风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传统金融和新金融共同面对的难题。从国内信用生态的优化进程来看,起到核心的作用的是将各种数据化为可靠征信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这就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

51信用卡副总裁章曦以自身实践印证了大数据应用于征信方面的成果。据介绍,51信用卡的数据来源包括信用卡账单数据、公积金、银行卡、央行征信报告等数据样本,以及运营商、微博等社交网络关系。另外,51信用卡管家在服务内容上从信用卡账单扩展到了包括花呗、白条以及房贷车贷等多维度的信用数据上,进一步扩充了数据的丰富性。这些数据帮助51信用卡实现了对客户信用的精准评定。

在峰会现场,51信用卡发布iCredit大数据风控系统,用更加高效智能的风控大数据和决策平台,一方面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信用评估,另一方面实现更加快速的风控模型和策略的迭代周期,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对于各界热衷讨论的监管问题,伍旭川对比分析了美国的功能监管模式以及英国的沙箱监管模式。在他看来,中国市场有着独特性,市场大、创新快、法律和监管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味模仿国外的经验及做法并不合适。

从目前实践来看,中国主要采用适应性监管模式,核心是负面清单管理。

201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网贷监管细则《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评估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了业务边界,提出一系列禁令,而在禁令之外并无限制。“这体现了政府和监管部门对新事物的包容。”伍旭川表示。

演讲最后,伍旭川总结到:“FinTech有风险的属性,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高效与安全,创新和稳定,这是在刀刃上寻找平衡。与此同时,要把它投入实体经济,重视消费者权益,只有这样,金融科技才能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