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被查 为何“反腐斗士”却成“贪妄之徒”?
一家之言
在一个由政府主导并具有绝对权力的金融市场中,如果监管者没有或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监管者的绝对贪污腐败难免成为必然。
就在《人民的名义》热播之下,一幕现实反腐剧于前日上演。4月9日,中央纪委网站传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并接受组织审查的消息。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近年来项俊波关于反腐的言论颇多。就在3月12日,项俊波还在“两会”的“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必须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我们的监管长上牙齿。
据说,项俊波酷爱文学,创作过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等,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早在1986年到1987年,项俊波创作的长篇小说《审计报告》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人民不会忘记》。该剧讲述审计署驻信州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方宏宇主持破获贪腐违纪大案的故事,主人公方宏宇以刚正不阿的审计官形象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银幕前。
为什么银幕上的清正廉明却在现实中被证伪?为什么一个笔尖上的“反腐斗士”却成囹圄下的贪妄之徒?
其实,当今金融行业高管成为反面教材,远不止项俊波一个。2015年底,中证监副主席姚刚、中证监主席助理张育军同样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而受到调查。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金融高管,良好教育,多年党龄,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暂且不论他们三十多年的金融工作经历,对行规界限理当熟稔于心;单就近年反腐之风,周遭也不乏“起高楼”、“楼塌了”的案例,前车之鉴在眼前,却又为何没能让他们守住道德底线,而在同一个地方屡屡跌倒?
近年来,金融人员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屡禁不止,违反“八项规定”事件也时有发生。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1.3万件,结案40.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41.5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万人,其中不少曾经就是反腐斗士,很多还是行业中反腐标兵。一个共同之处是,这些贪腐分子大多是领导干部,都曾拥有至高无上的公权力。
在一个由政府主导并具有绝对权力的金融市场中,如果监管者没有或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监管者的绝对贪腐难免成为必然。这就如家长一言堂,族长就是公正、权力和正确的象征,没有人可以挑战族长权威。一旦掌权者心起恶念,无人可以质疑,无人可以制止,更无人可以追责,违法犯罪就会轻而易举。这才是高管贪腐的最直接原因。
不仅如此,对于门槛较高的金融业,当权者大多需要扎实专业背景。熟稔于专业实操与业内行规,在佐以其有效治理与精准监管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谋利求私的隐秘性。一旦权力逃出了应然领域,掌权者就可以操控一切社会资源。在市场官商交易盛行的现实中,个人不仅要面对外部的环境规则,还要抵御内心的欲望诱惑。正如尼采所言“你在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成为清官,恐怕多是说教罢了。
从近年来的贪腐案件看,从刘铁男到黄光裕,从王益到李春城,不管是贪腐高官,还是土豪妖精,无一不是在进行钱权交易、滥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对此,我们不能“眼见高楼频起”而不管,“眼见宾客满座”而不问,必须“严”在平时,“律”在经常。至少,我们可以做好两件事情,才能破除高管贪腐的原因。
首先,必须严防公共权力的寻租行为,这是我国防止项俊波、姚刚和张育军等贪腐案件再次出现的重要一环。通过减权,消除公权力与寻租行为相互勾结,增强政府公信力,确保政令畅通。通过限权,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持续加强督查落实、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积极理顺职能关系。通过放权,从源头上防止围绕“权”和“钱”滋生的腐败,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种腐败问题,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震慑。
其次,必须加大问责力度,强化机构问责、监管问责和对监管者问责,坚持责任与惩治相统一,切实担起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刚性纪律管住党员思想行为,防微杜渐,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祛除身边的一切腐败行为。说到底,就是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内幕交易、保险套利以及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正如李克强总理3月21日的表态,对领导干部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等非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整饬党风,以儆效尤。
□顾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