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三个坚持”振兴实体经济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湖北荆门:“三个坚持”振兴实体经济

没有交通区位优势,没有产业比较优势,没有物流成本优势,湖北荆门市却在实体经济发展上“领跑”全省。去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71个,完成投资额692.9亿元,同比增长30.2%。26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湖北荆门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实体经济发展成绩单: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居湖北省首位。其中,实体经济投资占比为65.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6%;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率22.3%,居全省第一。

曾为荆楚门户的荆门,如今是全省唯一不通高铁和动车的地级市。没有交通区位优势,没有产业比较优势,没有物流成本优势,却在实体经济发展上“领跑”全省。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秘诀就在于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靶向施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打通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荆门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10项政策、49条措施”,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这是该市继“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30条”“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0条”之后推出的又一新政策。

“这10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清单直观,可操作性强,消除了过去政策分散,相互交叉的弊病。”福耀玻璃湖北公司总经理廖启闽说。福耀扎根荆门10年,完成总投资12亿元。受政策鼓舞,公司将再建设6条生产线,实现产能翻番。

一手抓政策激励,一手帮企业减负。去年,荆门停止1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面清理和规范贷款环节收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实行制造业中介费用全部由政府购买服务。全年帮助实体企业降低成本近20亿元。

给政策、抓落实、降成本,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高效政务环境。荆门组建行政审批局,划转26个部门108项审批事权,归并六大类集中审批,全市清理取消申报资料137个,减少审批环节39个,平均承诺时限由7.7天减少到5.4天,再提速29.6%。

机制创新抓实项目落地。市县两级建立招商引资信息研判和项目评估机制,严把产业政策关、安评关、环评关,有的放矢,减少失误;建立预红线制度,项目可以边谈边在预定红线内做规划设计,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建设周期;建立项目三级包联制度,一个重大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包联,一个专班服务,一个秘书驻点,帮企业全程代办相关事务。

整合资源,做强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企业发展要素,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和中介机构管理平台三个平台。

靶向施策助推产业升级

发展不够、发展不优是荆门实体经济的“短板”。如何补齐?荆门市市长张依涛说:“要以项目为支撑和抓手,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循环发展引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这‘四个行动’计划,让实体经济更有竞争力。”

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百企技改”和“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出台,荆门市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00个以上,推动化工、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突破。

荆门石化千万吨级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催生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提速,一个双千亿元规模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即将成形。

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也向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延伸。擦亮“中国农谷”金字招牌,引入汇源果汁、南方黑芝麻等全国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打造中国农谷生态食品产业园、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15万吨果蔬深加工基地。

2016年,全市推动320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25.7%。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对同行业21家“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既淘汰了落后产能,又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初具雏形。中航工业与荆门市合力打造的国内首个爱飞客航空小镇,集飞行器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培训于一体,已有11家通用航空企业落户。

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基地呼之欲出。在荆门高新区,随着长丰猎豹汽车入驻,到2018年,将释放15万辆整车产能;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金泉新材料与格林美公司合作,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储能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基地。

循环经济产业园效益显现。正在建设石化、磷化、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四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荆门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依托25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全市有12家企业成为全球细分领域技术领跑者、28家企业成为全国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聚焦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产业。2016年,荆门先后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龙头企业79家,带动90家核心配套企业和30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已建成2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家产业投资公司、一只专业化招商队伍、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只产业发展基金”的推进机制也迅速建立。

改革创新引来金融活水

“一期、二期刚刚建成投产,三期、四期已开工建设,投资额5.8亿元。”3月13日,荆门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梁荣斌说,得益于荆门的重资产合作模式,仅从广东总部派过来两个人,8个月就完成了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感觉非常轻松。”

企业投资离不开厂房、设备等重资产,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资产投入过多,容易造成短贷长投、资金链紧张。为此,荆门采取政府投资重资产、企业投资轻资产的“拎包入住”模式,破解现实难题。对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荆门先为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标准厂房、生产设备等,再通过收取租金或逐年回购的方式收回成本。

荆门市副市长胡小国说,重资产模式改变了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都是菜”、产业扶持“撒胡椒面”的做法,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快速搭建起了产业集聚发展平台。2016年,全市实施重资产项目62个,获批银行贷款180.6亿元,建设厂房及公共服务平台30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入驻企业184家。

创新重资产建设模式只是荆门坚持改革创新,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荆门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180亿元的特色产业基金,变资金为基金。同时,创新直接融资模式,与厦门弘信创业工场等合作,建立“特色产业链+产业互联网+基金”直接投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

政银企合作机制也不断深化。设立企业过桥还贷资金池、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池,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

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提振企业家和银行的信心,激发出实体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全市实施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471个,完成投资额692.9亿元,同比增长30.2%。(经济日报 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欧小平)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