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远山云水品原味乡愁 浙江常山全域故事启瑰丽新篇
中新网衢州4月4日电(见习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张煜欢)春风裹挟着花香轻柔拂面,远处苍山巍峨,近处花田斑斓,茶园翠目。站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的山坡上,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吴国明(化名)在连连按下快门之后,不由感叹道:“黄塘做足了花海、田园文章,讲好了美丽乡村故事。”
昔日道路不通的山区小村,凭借好山好水好风光成为都市人心悦神往的桃花源,黄塘村的“神奇命运”,折射的是常山以全域之笔写就的全景常山故事。
地处钱塘江源头的常山,森林覆盖率达73.4%,奇石峻山缀于其间,更有黄山、三清山、江郎山等名山簇拥,是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近年来,“围景建区、设门收票”渐被“区景一体、产业一体”取代,在浙江,全域旅游已成燎原之势。
在常山县副县长揭政东看来,常山发展全域旅游正当时,“我们希望将常山打造为浙闽赣皖四省边界处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并勾画了‘一核两带三圈’布局的全域旅游蓝图。”培育龙头景区领跑,串联美丽乡村助力,全景常山故事正开启崭新篇章。
龙头景区发力领跑 树全域旅游地标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全景常山的构建,离不开旅游地标的打造和引领。
“发展旅游要注意避免同质化,在常山,石文化是一大特色标签。”如揭政东所说,常山三衢石林景区便是特色石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衢石林景区负责人傅群华介绍说,景区内连绵的三个山头是奥陶纪晚期的巨大古生物礁,古生物礁与喀斯特地貌的完美结合,造就以石闻名的三衢石林景区。
自2013年获批成为4A级景区以来,三衢石林的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知名度提高了,游客数量逐年递增,平均每年接待十万人次左右。”在这里工作了14年,三衢石林售票处负责人徐娅见证了这个龙头景区的成长,“来的游客多了,连带着周边的村庄也热闹起来,这附近办起了22家农家乐,可红火了。”
在常山,赏喀斯特地貌有三衢石林,游山溯溪去东案乡白菊花景区,青石镇的赏石小镇更是华东最大的石文化主题旅游综合体……围绕一批龙头景区的培育,常山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国际慢城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预计“一年成市,三年成型,五年成城”;力争2017年年底创建白菊花4A级景区;按照4A级景区标准推进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建设……
浙江常山。 张煜欢 摄妆点乡村美丽助力 启山水富民篇章
厌倦了闹市的嘈杂与拥堵,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到山野间品读乡愁。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如同“野百合”迎来春天。
“在大众旅游时代,乡村和城市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成为全域旅游的主体。发展全域旅游不能落下乡村旅游这重要一翼。”2017年全国两会上,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王文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常山,“黄塘模式”、“郭塘模式”等乡村旅游范本的涌现,为全域故事添上生动篇章。
从过去1500元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至30万,曾经阻隔黄塘通往外界的绵延大山,如今成了迸发美丽经济的金山银山。
黄塘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告诉记者,2014年,由村集体、9位大户和32个村民共同出资入股,成立了黄塘旅游景区发展有限公司,创新“资金入股、全民分红”模式,将旅游致富网织密铺开。
随着漂流景区、稻草文化村、滑草场等渐次落成,游客纷至沓来。廖红俊指着山坡上一排排别致小木屋告诉记者,“去年夏天建成3栋小木屋,没想到人气异常火爆,一屋难求,所以今年扩建到14栋。”生态美了,人气火了,这条美丽经济之路,也走得越发坚定。
“我们要把乡村建设成景区,真正给当地带来富民效应。正因如此,乡村的建设积极性都很高。”揭政东告诉记者,2017年常山将力争创建3个以上3A级景区村。
浙江常山。 陈洁 摄远山云水风情串联 通全域旅游动脉
全域旅游使得景点各自独立的局面被打破。山水,奇石,胡柚……随着旅游交通路网的完善覆盖,这些常山的标志性元素串联融合,形成一路风景夹道。
在常山全域旅游规划中,“一江两岸”,东西向贯穿常山;“柚石金路”,南起青石镇砚瓦山村,北至白菊花景区,连接南北。“通景公路将沿线美丽乡村串联,最终与远山云水交融。”正如揭政东所言,两条风景带,如同大动脉为全域旅游输送新鲜血液。
一溪一路并肩前行,夹杂两岸绿荫缤纷。车子行驶在东案乡的金溪绿道上,一路饱览沿线田蓬村、弄坞村等美丽乡村风情。
同行的东案乡党委书记金雪白告诉记者,金溪绿道沿着东案乡母亲河金源溪而建,“以柚石金路风景休闲带建设为契机,我们将把金溪绿道打造成常山县首条成型的带状风景线。”
如交通路网一样,常山的旅游综合配套功能正日益深化。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厕所提升着游客的出行幸福感,记者了解到,常山将在三年内重点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0座,3A级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面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
据介绍,到2018年,常山将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正成为盘活旅游格局的美丽“密码”,在朝着“全域游”的阔步迈进中,常山的全域美丽故事,未完待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