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果蔬“量身定制”走“西口”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果蔬“量身定制”走“西口”

中新社兰州4月1日电 题:甘肃河西走廊戈壁果蔬“量身定制”走“西口”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

从自己吃新鲜蔬菜尚且困难的窘境,到接踵而至的大批海外果蔬订单,使得多年从事果蔬生意的孟泽智一年多来“受宠若惊”,尤其是随着来自中亚地区“洋亲戚”的定期光顾,布满戈壁滩密密麻麻的日光大棚,都贴上了向西出口“量身定制”的标签。

“小乳瓜要光滑鲜亮,西红柿要红润不流汁,辣椒要甘甜爽口……”3月底,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市境内春寒料峭,作为武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的孟泽智,每天都辗转在即将丰收的各个大棚里指导把关出口果蔬的品质,大棚里外的巨大温差使得感冒与他如影随形。

“目前大棚里加紧种植的,就是与中亚客商签订的为期三年5万多吨的果蔬供货合同”,孟泽智笑言,由于中亚地区对果蔬的消费习惯与内地截然不同,因此每一种果蔬的种植与传统方法大相径庭,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投其所好”,这些繁琐的过程让他已无暇顾及经营多年的内地市场。

孟泽智告诉中新社记者,一年多来,他相继考察了中亚五国的市场,并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参加了一系列果蔬订货会议,得到了很多海外订单,尽管这几年日光大棚的数量不断在增加,但还远不能满足中亚地区的需求量,因此眼下还得有选择性地“接单”。

在将一批又一批优质果蔬送出去的同时,孟泽智坚持“不跑空趟”。他说,目前与中亚地区的商贸往来并不是单向的,中亚的小麦、粮油、肉类等农副产品物美价廉,在内地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正在衔接将当地农副产品大量引进来,尽快走上内地餐桌。

在近千公里的甘肃河西走廊上,与茫茫大漠相伴的戈壁绿洲千百年来因响彻不绝的“丝路驼铃声”成为中西商贸往来的一大“招牌”。在近年“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长期处于内陆腹地的这里,在独特光热条件下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果蔬,成为中西贸易往来的“前沿阵地”。

促进农产品向西出口,亦是武威市凉州区蔬菜产业办公室主任刘柱一年多来的工作重心。每天一进入温室大棚,他就习惯性地四处巡视着开始“找茬”,为农户分析指导“出口的果蔬应该是什么样儿”。

刘柱说,近年来,当地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国际陆港产业园区为依托,全面普及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当地已建成甘肃规模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基地,通过前期的经营试点带动农户规模逐渐扩大,出口基地建设已开始向戈壁荒滩“进军”。

“只要按照标准施种,就不再为农产品收获后的销路犯难。最重要的是,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种植流程,让大家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48岁的种植户李忠成眼下经营着6座大棚,每年有十余万元人民币的收入,“高收益、低风险”的这一营生让他打算继续扩大规模。

李忠成说,日光大棚带来的收益是传统种植的二三十倍,经常会有中亚的采购商上门来“下订单”,他们严禁用化肥、农药等,种植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机肥,传统农民以前没这么多的意识,现在受此影响也开始注重健康,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