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中新网福州4月1日电 (黄雪玲)108项创新、39项全国首创。这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两年之际交出的答卷。从2015年4月21日挂牌至今年2月底,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24666户,注册资本4056亿元。
“在制度创新红利引领下,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推动厦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熊衍良告诉记者,两年来,厦门片区加快深化改革步伐,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投资、贸易、建设不断改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新机制推动企业加速跑
“公司从递交材料到拿营业执照,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厦门睿曾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叶德全领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后说,如此高效的办事效率,相当于让企业“跑步”入驻自贸试验区。
厦门睿曾金融享受到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离不开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改革。通过改革,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实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立等可取”。
在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的管理模式,项目审批时限由21天缩短至1天。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还加大创新力度,建立“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机制。
据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出了国、地税一窗联办、税控发票网上申领、手机领票服务等创新举措后,95%的办税事项可全程网上办理。至今,厦门自贸片区共推出了16项合并简化审批材料措施,复制推广全市,惠及1.2万家企业。
便利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企业前来寻找商机。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自贸片区引进企业16459家、注册资本2729亿元,分别增长188.5%、252.7%。
新平台提高企业贸易竞争力
厦门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各种贸易便利化功能的集大成者,整合了关、港、贸资源,参建单位涉及36个部门,全国首个实现与国检总局的数据直接对接,同时与海关总署数据通道对接,提供87个服务项目。
依托“单一窗口”这一资源平台,企业真正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贸易便利性大大提高,时间、成本都更具竞争优势。
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军介绍,通过厦门片区全国首创的“关港贸”查验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平台,企业平均单票节约作业时间2小时,查验准备与实施时间缩短50%。
此外,厦门片区全国率先实施关检“一站式”查验,进出境货物通关时间缩短40%,重复申报项目减少30%,减少集装箱费用600元/个。
如今,进出口一般货物、国际航行船舶、跨境电商商品、国际邮件快件等业务均100%通过平台进行检验检疫申报,一般贸易报关97%以上通过平台申报。平台用户数5000多家,间接服务企业1.5多万家,日单证处理量突破11万票,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厦门海关副关长叶超俊介绍,2016年12月启动的“互联网+自主报关”改革,彻底解决了关企“背靠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全流程状态发布”为例,企业可以通过电脑客户端或手机移动端,第一时间在“单一窗口”查询进出口货物物流动态等信息。
新平台不断改变着厦门外贸服务的水平。2016年,厦门自贸片区国内生产总值434.21亿元,同比增长12.7%;进出口额1323.53亿元、同比增长8.2%。
新理念构建企业服务配套体系
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始终把规划放在前面,在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中,厦门自贸区片区构建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整合了原先互相冲突的12.4万多个规划图斑,形成“一张蓝图严格管控”,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存量;在探索混合用地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办法方面,创新片区工业仓储项目,将区内的33万平方米老厂区,变身为创业创新基地、展示交易中心等。
此外,创新引才引智渠道、提升自贸试验区法治化、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监管执法平台等各项政策的陆续落地实施,使厦门营商环境不断提升。2016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厦门营商环境从厦门自贸区挂牌前的61位提升至49位。
熊衍良表示,未来,厦门自贸片区将抓住机遇,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把厦门建设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