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价格不会出现普遍上涨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数据。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
前两个月工业企业效益改善,与工业生产延续上年以来稳中向好运行态势、单位成本和单位费用下降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益于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上游行业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正因为如此,不少人担心,随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逐渐传导至中下游行业,将导致工业品价格出现普遍上涨格局。
如果只考虑上游产品价格波动给中下游行业带来成本压力的因素,中下游工业品价格确实面临涨价压力。不过,如果综合市场供求等因素来分析,工业品价格恐怕很难出现普涨格局。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仍在全球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许多领域的工业品供给能力十分强大,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过剩。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品生产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供给仍将保持总体平稳。而且,光电子器件、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也保持了较高增速,表明供给结构正在持续改善,工业产品供给可以更有效地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从需求角度看,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对大众化产品的需求也将大大减少。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如果剔除价格上涨因素,涨幅将放缓。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这说明,需求侧很难成为带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力。
从上游行业价格走势看,尽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仍然延续上涨趋势,不过由于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已经高涨,未来进一步冲高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近期PPI环比涨幅已经收窄,未来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动力趋弱。因此,上游行业产品价格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弱。
此外,当前我国上游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大型企业主导。这些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中下游生产企业相对较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议价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和下跌在上游和中下游行业之间传导并不顺畅。今年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至10.4%,生活资料价格则同比仅上涨0.8%,连续3个月涨幅持平,这种反差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可见,尽管当前上游行业出现价格上涨行情,但中下游行业很难通过“借力打力”的涨价来转嫁成本压力。在此情况下,工业品价格就不会出现普遍上涨行情。从另一个角度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中下游行业企业却很难跟风涨价,也意味着中下游企业盈利状况将受到挤压。
因此,对中下游企业而言,仍应加快转型发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质量,应对成本压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上游行业而言,也不能因为短期的价格上涨就“得意忘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去产能,莫因价格回升、盈利改善、行情回暖动摇去产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