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机器换人”频造“高精尖”
中新网长沙3月29日电 题:长沙经开区: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 “机器换人”频造“高精尖”
作者 唐小晴 符伶俐 黄姿
29日,广汽三菱发动机及整车技能改造项目在长沙经开区启动建设。该项目将建成发动机组装及缸体、缸盖机加工生产线,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如今,在长沙经开区,大批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相继涌现。它们以“机器换人”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成为该园区“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重要探索。
“机器换人”成就“黑灯工厂”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中描述智能制造所必备的元素。在长沙经开区,汽车行业已成为区域最大经济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其对产能的高度需求让机器替代人工拥有广泛的实际运用与市场潜力。
目前,位于长沙经开区内的上汽大众、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车企的机器运用已深入零部件装配、喷涂、烘干、入库等环节。“机器换人”正逐步帮助广汽三菱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四大车间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改善了劳动强度,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广汽三菱生产部负责人说,汽车产业已成为长沙经开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
这位负责人还说,“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要辞退产业工人,而是通过培训,引导产业工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人才转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通过大量使用机器人焊接和测量,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每1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合格整车,被称为“分钟工厂”。“大型零件的传递也都是由机械手完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将零件搬运到工位上,避免了人工搬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钢板变形或刮伤,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飞说。
机器人输出掀起新一轮工业变革
长沙经开区不仅运用机器人,还输出机器人。位于该园区内的湖南蓝天机器人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类企业,提供了大量智能化焊接和搬运设备,是湖南省智能制造领域的生力军。
“我们在国内首次将三维视觉技术应用在焊接领域,提升了机器人焊接编程的效率。”湖南蓝天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琦说,机器换人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简单、重复、危害性高的工种,正被越来越先进的机器人所替换。
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湖南宇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经开区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
该公司技术总监朱永波说,机器人制造行业分为两类,一是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厂商,二是应用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商。前者需要较强的理论研发技术,后者需要较强的现场工艺研究技术。
“我们在研发新的产品和产线时,已引入智能化概念。”朱永波举例说,使用3D视觉代替传统视觉,能让产品识别技术更接近人的判断。
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
长沙经开区位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实力。目前,汽车及零部件已取代工程机械,成为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
2017年1-2月,长沙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44.5%,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3.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火车头”和对外开放“顶梁柱”的工业园区,正面临诸多压力。
身处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气候”,长沙经开区如何以探索者的姿态转型创新?如何在振兴实体经济、筑牢发展根基上展现新作为?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庆红说,下一步,园区将抢抓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打好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战,加大核心零部件研发、引进力度,提高汽车配件本地配套率,鼓励引导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2017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打造园区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同时,长沙经开区还将依托现有制造业发展基础,着重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部署创新链,加紧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和重点项目,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工业企业,把长沙经开区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
“我们会继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降低企业税费、用工、用能、用地、融资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抓紧制订新一轮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实际的人才政策,坚持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打造人力资源高地,使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