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谈“智慧城市”三大设计误区
本报河北保定3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智慧城市’,有的地方政府谈起来就是要发展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这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干了市场可以大有作为的‘商业品’,而忽略了政府自身原应关注的‘公共品’。”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3月28日谈及“智慧城市”时如是说。
当天,中国科协在河北保定举行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作为受邀嘉宾,仇保兴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智慧城市”在设计上存在诸多误区,不少概念容易混淆,其中一个就是前文所说的“商业品”和“公共品”。他说,政府在进行“智慧城市”设计时应聚焦“公共品”,即在城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新模式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去和企业抢空间,设计什么“商业品”。
仇保兴说,“智慧城市”的设计往往还存在另外两个误区,一个是“手段”与“目标”的混淆,即有的人以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单纯的目标,但从学术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设计更多的是一个手段,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构成一个闭环。
最后一个误区是容易混淆政府“自身建设”与“服务能力”。仇保兴说,有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误以为“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政府管理信息化、政府大数据”就是“智慧城市”,即“政府要怎么样,自己才能更加便利”,这一认识显然忽略了“智慧城市”是来干什么的。他援引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当天的观点说,“‘智慧城市’的设计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应该更注重普通民众的感受”。
回归到政府“应该干什么”,仇保兴认为,政府一大重要职能就是聚焦并提供足够的、优质的“公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