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财经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博鳌财经

3月24日上午,30余位金融与科技行业重量级嘉宾齐聚2017博鳌亚洲论坛“财经-智融早餐会”分会场,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李若谷,联办集团首席执行官、《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搜狗CEO王小川,智融集团CEO焦可等悉数出席。

(财经-智融主题早餐会)

本次早餐会的主题是“践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创新之路”,与会嘉宾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在普惠基础上,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性,科技将如何重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商业逻辑或服务模式,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科技服务商将如何合作等重要议题。这些议题与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的重磅内容不谋而合,该报告提出“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十条高级原则”,涉及到科技驱动金融发展、政策导向、“监管沙盒”等。

科技将推动金融业态变化

在吴晓求看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就是多数人、多数企业难以在现有的金融体系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金融体系有结构性的功能缺陷,而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整个金融业态的变化。鉴于中国跟美国科技金融发展路径的不同,巴曙松认为,中国路径还有很多金融服务的空白,客户的金融需求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还得不到满足,因此才有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大量需求。

而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服务空白和用户的金融需求层面大有可为,“使得原来无法被服务的群体能够被服务,无法被满足的需求能够被满足,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机会,能够带来一些增量市场,而不是在存量市场去做一些效率提升。” 焦可认为,“对金融技术需要保持谨慎乐观,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金融技术在小额短期信贷业务有比较好的优势,但是对于传统的企业贷款上面,人工智能的金融技术短时间内可能还是一个辅助。要深刻了解金融的本质才能把新的技术更好地应用在金融领域。”

监管需要沙盒系统,允许试错

参与早餐会的嘉宾一致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携手科技实现转型,通过构建多赢、高效的新商业逻辑,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或者未曾覆盖的领域和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并把握住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通过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适度的监管。

对此,巴曙松认为,在金融监管层面,最核心的原则是监管一致性原则,同时要有一个宽松的沙盒系统,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尝试和冲撞。因为放眼当今世界金融科技格局,中国市场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要培育新的竞争主体,一方面满足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市场空白需求,另一方面给原有的体系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而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刚好可以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刺激,形成变革压力。

《互联网金融报告 2017》显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真正冲击并不是技术运用层面,而是对其传统的商业逻辑和服务模式的冲击。对于金融与科技融合的风险,吴晓求则表示谨慎乐观:“新的技术对甄别风险和信用比传统的手段更加精密、科学、系统,大数据平台的确提供了比传统金融更加准确的甄别和风险计算功能。所以,个别案例有时候夸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报告 2017》显示,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投资机构也青睐于投资科技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在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领先世界。“跟欧美市场相比,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有更合适的发展机遇。”焦可认为,“其原因在于,欧美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是技术不行,他们面临着市场空间和技术空间的两个瓶颈。”

据悉,在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金融技术为核心优势的智融集团已做出很多有益尝试。“我们就必须有一套新的金融技术来服务于传统金融不服务的人群。我们的做法就是用传统金融所不太使用的数据,我们计算它们与用户的相对性,从而对用户形成一个精准的定价,这个实际上是我们为了解决传统金融的问题所做的一种技术的探索。”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