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聚焦金融科技 陈生强:服务金融机构是真金
3月23日,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的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隆重开幕。论坛特设“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还是科技”圆桌论坛,国内外重量级专家学者和商业领袖系数到场,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分析和区别了时下最热的三个概念“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成为了会上的一个重磅观点。陈生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场景的拓展,多是将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科技金融是互联网企业用技术给自己做金融产品;而金融科技是技术的革命,用技术帮助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卖产品,金融科技设计产品
从2013年“金融科技”被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就常常与原先大热的“互联网金融”一词混淆,而后来又衍生出了“科技金融”等表述。如何区分这三个概念?陈生强认为,金融科技最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遵从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换句话说,做金融科技首先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技术积累,其次是要致力于向行业输出自己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金融。
对比互联网金融,陈生强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是,互联网金融是场景的拓展,而金融科技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金融更多是将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而金融科技是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改变金融行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互联网金融更多是卖产品,而金融科技更核心的是帮助金融机构设计产品,去做以前做不了或者做起来成本很高的事情,场景的拓展只是金融科技的一个维度。
此外,陈生强还比较了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这两个概念。他认为,科技金融一般是指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给自己做产品,自己做金融;而金融科技主要是服务金融机构,是一个开放平台。
陈生强认为,无论是哪个概念,最核心的永远是风控。数据驱动下的风险定价能力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壁垒。以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业务为例,京东商城积累了十多年的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是业务的基础,京东金融用这个数据联合购买、合作和投资的其他数据库,搭建了核心的风险定价模型,目前这个模型涵盖了超过三万个变量。
陈生强举例说,未来20年,金融科技将可以做到“比你更懂你”,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是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基于强大的用户洞察能力,目前京东金融已经可以做到差异化定价,不同信用的人以不同的利率获得不同金融的贷款。比如张三可以放贷5万,年化利率5%,李四放贷20万,年化利率却可能是4%,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降低成本是核心
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是本次博鳌论坛金融科技圆桌的热点话题。陈生强认为,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就是可负担成本。事实上,对于传统方式来说,普惠金融根本就无法实现,几乎是做一单赔一单。社会上很多机构不愿意做普惠金融或者做不好,主要是因为变动成本高。而现在,金融科技有能力让变动成本大幅下降,甚至变为零。这样,普惠金融才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京东金融的思路是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而将变动成本降到几乎为零。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每个业务的前期都要在数据、研发和系统上大量投入,这是固定成本,而每个订单的操作成本是变动成本。拿信贷业务来说,京东金融没有一个人工信贷审核,全平台实现机器自动化放贷,每单的变动成本近乎等于零。“我们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可以做到3分钟放贷,我们的交易系统具备1秒钟处理几十万笔交易的能力,这在过去的金融服务中是不可想像的。”每单的变动成本几乎为零,才能做到真正惠及用户。规模越大,摊薄变动成本,商业模式就会成立。京东金融愿意把这种金融科技的能力开放给金融机构,一同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个人。
据陈生强透露,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累积服务了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累积放贷总额达到2500亿。为农村人口放贷额度累积达到400亿,帮助了4.2万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服务。
最后,出席本次博鳌论坛金融科技圆桌的嘉宾达成了一个共识: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监管和鼓励,任何金融创新都要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上。正如陈生强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所说,“金融创新与监管创新的过程不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金融科技应该选择拥抱监管而非逃避监管,只有在有效的监管之下,市场才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