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亚洲金融系统的“风暴眼”还是“稳定器”?
中新社博鳌3月24日电 题:中国是亚洲金融系统的“风暴眼”还是“稳定器”?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20年前,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被誉为“中流砥柱”。
20年后,“中国会是亚洲金融系统的‘风暴眼’吗?”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将成“风暴眼”?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0051.24亿美元。此前,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曾连续7个月下降,甚至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引发高度关注。
考虑到美联储本月已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且2018年可能还将有三次加息,外界担忧之声更甚。
在印尼投资计划署主席ThomasLEMBONG看来,美元若进一步走强,可能导致中国资本加速外流、人民币贬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可能重演。
但曾在金融系统任职的中国官员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外汇储备)三万亿美元就不用怕风险了?到两万亿美元就要怕风险了?”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称,根据外汇储备多少来判断风险高低,有简单数字化之嫌。
蔡鄂生表示,与外汇储备金额相比,体制机制以及在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抗风险能力更重要。至于中国扎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和推进改革的决心,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可见一斑。
了解中国金融的人们认同这种判断。惠誉首席经济学家BrianCoulton称,中国外汇储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非常强大”,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因此“中国受美元走强的影响并没有其他经济体那么大”。
在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中国如能把自身经济、金融稳定下来,就是对亚洲最大的贡献。考虑到目前中国正通过降杠杆等各种手段根除金融体制机制弊病,中国经济将能够给亚洲、给世界提供“稳定器”。
真正的风险是什么?
在与会者看来,美元走强阴影下,亚洲国家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中国金融系统,而是其他。
一是贸易投资领域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称,如果美元升值过快、幅度过大,可能让中西部地区经济陷于更大困难,致已经升温的保护主义更大幅度抬头。
对不少高度依赖贸易的亚洲国家来说,若保护主义加剧,经济发展将遭遇更多不确定性。
二是信贷增长过快。BrianCoulton表示,亚洲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信贷增长太快,不仅快于其自身GDP增速,也快于世界其他国家,“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也称,考虑到亚洲国家目前整体债务偏高,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外资占有当地债券市场的比重上升,今后“不排除有发生波动的可能。”
解决这些难题,既需要全球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保护主义,也需要亚洲国家“自我克制”。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建议各国实施审慎的财政政策,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增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