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建设自主品牌出口示范基地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甘肃: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建设自主品牌出口示范基地

冯义虎是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鹞子岭村贫困户,种了半辈子百合的他没想到自己家的百合现在都出口了。“种法不一样,品质和价格也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与爽口源公司签订单,搞标准化种植,销路不用愁。”冯义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从事百合加工贸易的兰州爽口源科技公司在鹞子岭村等兰州周边地区建立了百合出口种植基地,通过提供技术指导搞标准化种植,将优质的兰州百合卖到了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际市场,2016年出口额达33.28万美元。

在国际市场受到青睐的甘肃产品不仅是兰州百合。甘肃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3%。

昔日的内陆腹地甘肃,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逐步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甘肃省省长林铎表示,甘肃将立足国家赋予甘肃的“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定位,强化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政策落地 激发活力

两年前,一到苹果收购季节,甘肃天水市出口苹果重点企业嘉威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刚就感到资金吃紧。

“我们的苹果出口抵达目的港要一个月,对方付账又得一个月左右。”闫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收购季节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通过担保公司办贷款,“一笔贷款,要交15%的保证金,还要给担保公司交1.3%的担保费,大大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2016年,闫刚的公司出口5000吨苹果到中东地区和东南亚,收入600万美元。“收苹果前,我们通过甘肃省小微外贸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申请了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1400万元。”闫刚高兴地说,“政府出台的这个政策帮了大忙,光担保费就节约了近20万元”。

记者从甘肃省商务厅了解到,甘肃省启动运行了风险补偿担保基金融资增信合作平台,设立小微外贸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共担的专项基金,以“财政补助+企业互助”担保贷款的方式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两年来,先后为30多家企业投放贷款近4亿元。

“为促进外贸稳增长,我们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增长的14个配套文件,建立完善了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体系。”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介绍,甘肃近几年对外贸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商务厅定期召开外贸联席会议,不断加强政策协同,让政策要素不断聚集,确保国家、省上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今年,甘肃将进一步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平台作用和效益,充分发挥中小微外贸企业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出口信用保单融资增信作用。

此外,甘肃省国税局在2016年先后出台《甘肃省离境退税工作实施方案》《支持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36条政策措施》等政策。从2016年7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全面推行无纸化退(免)税管理试点,提高了税务机关退税审核审批的效率。2016年,甘肃国税部门办理出口退(免)税4.18亿元,其中,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企业86户,税额1.4亿元。

搭起平台 布局四海

“2016年,甘肃企业又有3家清真餐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张运营。”甘肃外贸协会驻马来西亚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马玉田介绍,近几年,通过驻马来西亚商务代表处的牵线搭桥,在吉隆坡已经有50余家甘肃人开的牛肉面餐厅,年营业额已达到1.2亿元。同时,还带动甘肃的马铃薯、莲花菜、生姜等农产品出口。

2014年以来,甘肃以省对外贸易协会的名义先后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的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驻外商务代表处。这些驻外代表处既承担着企业在驻在国或地区开拓市场的业务,同时又作为甘肃商务领域的派出窗口,帮助省内“走出去”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抓贸易订单落实,寻求投资合作项目。

“在做好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开展‘引进来’。”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张世恩表示,驻外商务代表处要找准两个市场,把外贸与合作项目融合做深做细,让其真正成为省内开放型经济“走出去”的助手。

除了驻外商务代表,中医药大省甘肃是近年来在国外建立中医中心和岐黄中医学院最多的省份。“把国外的政商人士请来吃牛肉面、看中医,坐下来谈产业发展。”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说,“中医+牛肉面”的新模式已在吉尔吉斯斯坦、马达加斯加建成投运,甘肃的药材等产业已经通过这种模式慢慢地推向了国外。

据了解,甘肃是全国首批6个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之一,这使甘肃这个内陆省份具备了发展中医药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目前,甘肃有180个中医药产品在境外注册,当归、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出口额4000多万元。“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逐渐成为甘肃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成熟思路。

最近,甘肃省卫计委协调省商务厅审批了3个驻外中医药代表处,分别设在匈牙利、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刘维忠坦言,此举目的在于“把中医药打出去,通过中医药的影响再把其他产业也带出去”。

畅通通道 产业互动

在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甘肃迅速找准了目标:建设甘肃黄金段。

无论作为省会城市,还是作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先天优势明显的兰州都是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核心节点。“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铁路、公路主要交通干线的汇集点。”兰州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徐春花说,从交通地理位置看,兰州具有枢纽平台优势。按照规划,正在推进的兰州国际陆港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兰州国际港务区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150亿美元以上。

去年,“兰州号”南亚公铁联运货运班列在兰州国际港务区发车,目前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出口货物1万余吨8850万美元,这趟班列也被列为全国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时,兰州发出的首列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顺利返程,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

为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甘肃持续推进兰州、武威、天水三大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大通道和物流大枢纽。在开通国际货运班列的同时,甘肃还加快打通空中通道。2016年,兰州—迪拜、兰州—达卡国际货运包机出口、澳大利亚—兰州国际货运包机进口开始直航,并在旅游旺季先后开通多条旅游包机航线。

目前,甘肃向西开放的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那么如何实现产业与物流的互动?据了解,近几年,兰州新区积极对接马来西亚、德国、俄罗斯、韩国等企业,推动中国(兰州)马来西亚清真食品产业园、中俄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兰州新区已开工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15.6亿元,正在争取与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共建“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以兰州新区综保区为依托,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引进外地加工贸易企业。”兰州市副市长段广平介绍,2016年,兰州市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3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倍。

“十三五”期间,甘肃将引进境内外“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结合国家重点产业布局,促进加工贸易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延伸,形成外向型产业集群。

“利用甘肃能源电力资源和富余生产能力,开展进口铜精矿、镍精矿、粗金和集成电路封装等加工出口。”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表示,同时,甘肃将培育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挖掘中医药、清真食品、民族工艺品等出口潜力,建设自主品牌出口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