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局长:中国外汇管理不会再走回资本管制中去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中国的外汇管理不会再走回资本管制中去。对此,专家分析,中国的经济走势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汇开放继续往前推进,投资者应该对中国给予信心。
开窗不会再关上
潘功胜在年初接受的媒体采访中曾用过一个比喻,称外汇管理政策“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在论坛发言中,潘功胜再一次提及。他说:“这个比喻未必合适,但是态度非常清晰,就是中国的外汇管理不会走回头路,不会再走到资本管制的牢里来。”
多次表态明确了中国的立场,而过去外汇政策的改革路径也印证着这一点。潘功胜指出,上世纪末,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本世纪初以来,逐步实现了直接投资项下的基本可兑换;在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回顾2016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方面有很多亮点。比如,企业可以按照全口径跨境融资的政策,决定跨境融资的额度、形式、方式和时间;开放了中国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优化了“沪港通”,启动了“深港通”等。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言慧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中国外汇管理的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市场体系相关制度建设、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支持资本市场各个领域开放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健全。另外,中国稳定的经济运行催生大量的投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需要满足国外投资需求,进一步向他们开放市场。从这几方面来看,未来外汇开放会逐渐向前推进。”
防范风险下功夫
开放的同时,风险从来不曾被忽视。
潘功胜曾表示:“外汇管理的整体思路要兼顾两点,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便利跨境贸易投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这也被称为“双重使命”。
一个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市场监管体系正在建设中。潘功胜称,过去两年中,外汇局所采取的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包括远期购汇征收20%的准备金;对企业实施全口径的跨境融资管理。微观市场监管方面,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市场监管和执法,维护一个良性、健康和稳定的外汇市场的秩序。
“外汇开放是让投资渠道拓宽,让投资便利化,同时也不能忽视金融风险。我们国家比较好的做法是实行试点或小范围推行,在推行过程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范言慧说。
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国外经济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因为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关联越来越紧密,风险可能通过贸易、投资、债务等对中国市场产生影响。
外汇储备很充裕
1月末外储曾跌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创下近六年新低。虽然2月份外汇储备止跌反弹,重回关口之上,但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足量的争论一时间此起彼伏。
“一个国家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算一个合理的水平?国际和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它需要综合考虑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它的经济开放程度、它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的能力,以及经济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等等。无论以传统的指标来衡量,还是以IMF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非常充裕的。”潘功胜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28%,位居世界第一,明显高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16万亿美元)。
范言慧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以保证经济稳定和增长为中心,而不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过去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稳定,造成资本外流,从而引起外储下降。而实际上,只要能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也有助于外汇储备的稳定和增长。
范言慧说:“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一段时间,可以看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投资者应该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给予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