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力争10年时间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中新网贵阳3月20日电 (记者 张伟)水资源“既多又少”的贵州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农业用水“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贵州官方提出,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贵州全省普遍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记者20日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上述消息。
贵州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资源“既多又少”。贵州常年降水量大,年均降雨在1300mm以上,但基本是集中降雨,且降雨分布不均。加之喀斯特岩溶地貌对雨水的蓄积能力较差,留不住地表水,贵州是全国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
为破解农业用水难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贵州将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贵州将加快工程设施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供水效率效益、加强用水需求管理。官方将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建立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农田水利投入和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建设模式,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实施水利、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扶贫、烟草等部门涉及的农田水利项目,加快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和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建设,完善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按照因地制宜、透明精准、经济适用的原则,贵州将加强渠系配套供水计量设施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工程要抓紧配套建设,严重缺水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限期完成计量设施配套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实现贵州省骨干水源工程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
此外,贵州将采取分级制定农业水价、科学确定水价水平、探索实行分类水价等举措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规范价格秩序。
官方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贵州全省普遍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