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枢纽机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记者今天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已经印发《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规划》目标显示,2020年,运输机场数量达260个左右,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枢纽机场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支线机场投入使用。
《规划》指出,目前国内民用运输机场存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体系结构还需优化、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具体来看,中西部地区机场覆盖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短板突出;同时,现有机场层次不够清晰,功能结构有待完善;另外,部分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现有设施能力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繁忙机场和繁忙航路的空域资源紧张,航班运行受限、延误增加。
记者注意到,《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展望到2030年。其中,2025年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
《规划》显示,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明显提高,北京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
在布局方案中,《规划》要求,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到2025年,在现有机场基础上,新增布局机场136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
关于这一话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邹建军:“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这个规划看成一个必然的产物。首先,机场既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设施,同时又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引擎。从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来看,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5个大型世界级城市群中,对应的一个或者两个以航空枢纽为中心的世界级机场群已经形成,这就意味着一个世界级的机场群在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动力源。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提出未来我们要建成三个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在城镇化建设等一些战略性的文件种中也明确提出,我们要打造世界级的航空枢纽和综合的客运交通枢纽。所以我们展望2025年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应该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们要意识到城市群和机场群其实是相伴而生的。珠三角现在不叫珠三角了,现在叫城市带,叫珠三角湾。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大型城市群当中的机场群和城市群的分工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一个由合理分工形成的机场群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机场群。我们目前这三个城市群带来的机场群的航空枢纽功能虽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是并不是很明显,并且在机场群里,大型机场和中小机场的定位、分工并不是很明确。换句话说,就是它们的协同发展机制还有待于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下,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规划明确了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民航已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