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筑底趋势显现 加大扶持力降成本
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经济稳中求进的方针在深化结构调整进程中实施良好,尤为难得的是数据见底与结构优化同时显现。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显示出筑底态势;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相关行业在严冬中逐步退出市场,随着IPO(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提速、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的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投资额趋于回升。这种总量与结构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而且还会继续深化。小微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而筑牢底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伴随着指标的波动和部分去产能企业退出市场,但小微经济筑底的整体趋势已然显现。
具体来看,2016年夏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多项指标都呈现稳步筑底状态,开始一路回暖。3月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月份我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6%,环比增长0.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上方;同时,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4.2%,多月以来持续处于高位,特别是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升幅较大,制造业企业扩张趋势明显。回暖的还有进出口,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显著增长,延续去年年底以来的良好态势。最耀眼的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3.3%和54.6%,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1.7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PMI创出近3年来新高。
从更长周期分析,我们应当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尤其受到春节期间生产经营活动减少,以及外部经济发展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我国与周边传统贸易大国之间的交易结构和数据正发生着较为深刻的变化,波动还会长期存在。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稳步扩大内需也存在不确定性。外部压力和内部结构优化所形成的经济增长又会影响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压力将会持续。此外,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落实以及产业结构转型,都会带动劳动力成本继续攀升,这些因素也都给宏观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因素。
2017年2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6.0,较上月下降0.2个点,持续两年半在荣枯线以下运行。与上月相比,各分项指数除成本指数上升0.3个点、信心指数持平、融资指数下降0.1个点以外,其他各项指数均呈现0.2个点到0.3个点下降,小微指数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从区域指数来看,2月份各区域小微指数全线下降,东北地区更是大降0.3个点,华东、中南、西南3个地区也分别下降0.2个点。再从行业指数来看,2月份七大行业小微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这种区域性全线下降和全行业指数下降对小微指数来说并不常见,单从具体指数看并不乐观,但从发展角度来看,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其实,宏观经济指标在今年1月份也发生一次波动,但2月份出现明显回升,这可能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货币政策趋紧、春节长假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我们预判,2月份小微指数的波动作为筑底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可能性较大,随着不利因素逐步消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小微经济有望扎实筑底。
具体分析,2月份小微企业农林牧渔业指数为44.7,较上月下降0.2个点,其中原材料库存、产量和订单量分别下降0.5、0.7、0.8个点,这与季节特点有显著关系。建筑业小微指数为44.5,较上月小降0.1个点,其工程结算收入下降0.6个点、利润下降0.7个点,说明指数下调与行业成本上升有较强相关性;交通业存在类似情形,只是有可能受春运带动,利润下降幅度较小;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服务业等与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也发生显著下降,均呈现利润下降超过业务下降的特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小微指数为44.0,下降0.2个点,其产量下降0.4个点,主营业务收入下降0.5个点,原材料采购量下降0.3个点,利润下降0.5个点,制造业盈利指标的下降,为小微经济整体复苏带来了压力。
2月份小微指数的下滑有一定偶然性,但也与小微经济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应对能力较弱、措施单一,常见的方法就是去库存,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可能拖累行业增速下降,需要国家从战略视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趋紧过程中,大型企业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较强,所受影响较小,处于资金链底端的小微企业所受影响较为巨大,如果能够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投贷联动、小微企业产业链融资,同时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助于小微企业尽快渡过难关,为小微经济复苏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