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广州创建“慈善之城”
中新社广州3月12日电 (蔡敏婕)素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正逐步树立以捐赠为乐的价值观,创建“慈善之城”。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我觉得慈善之城应该是市容整洁,市民热情,社会气氛和谐。”“我们企业员工可以多参加慈善机构举办的活动,为公司融入慈善元素。”“作为一名律师,我希望贡献职业优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法律建议。”在主题为“广州创建‘慈善之城’”的网络留言上,当地民众踊跃评论。
广州市民素有行善积德的传统,除了在多次抗灾扶贫中表现踊跃外,为拯救一名6个月大弃婴的生命,上百名广州妈妈们参与义卖;“托举哥”徒手爬上防盗窗,托举被困三楼窗台的女童十余分钟,女童成功获救……小却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发生着。
公益推动商业转型,商业促进慈善发展。广州市近年来逐步推出“慈善+互联网”“慈善+创投”等慈善创新举措;内地“首个慈善公园”“首条慈善街”“首个慈善医院”等首创不断进行;地产、医药、金融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与广州官方进行慈善合作,捐赠金额最大的超过1亿元人民币。
为顺应广州市慈善发展热潮,该市近日出台相关方案,提出创建中国的“慈善之城”,同时该项工作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称,广州慈善基础扎实,在《慈善法》施行后,应该有更加系统、全面的慈善事业发展计划,创建“慈善之城”行动方案应运而生。
捐赠的年增长率不低于5%;建设一个国际领先的国际慈善枢纽地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慈善交流往来;注册义工(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5%以上……广州为建“慈善之城”设定捐赠年增长率等指标。
汪中芳称,很多人认为“慈善”就是捐赠金钱,其实“慈善”的范围广泛。以“捐赠”为例,还包括捐技术、股权、产权、服务等领域。
“以前很多中小型企业都觉得慈善门槛很高,其实慈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汪中芳称,现在企业或个人只要出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请60名留守儿童看一场电影,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此举。
目前,广州从完善大数据平台救助系统着手,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缓解民众自身未能解决而政府救助和福利政策又未能覆盖的困难。同时,建立慈善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全民义工,发展专业社工,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