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监管存“软肋” 政协委员支“硬招”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电商平台监管存“软肋” 政协委员支“硬招”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中国网购交易规模近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电子商务网络根植经济、社会、生产、流通等各领域。
资料图:2016年1月11日,广州海珠创意产业园内的一家电商企业迎“双十一狂欢节”。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然而,电商平台“体格”壮大的背后,假货层出、信息泄露等隐忧也引发关注。针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细数“软肋”支“硬招”。
立法紧迫刻不容缓
“加强电子商务的监管适逢其时,刻不容缓。”来自电商“重镇”浙江,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体会深刻。
陈小平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法,对网店准入条件、网络交易各方职责、管辖问题、职业投诉、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做出规定,明确各方责任。
电子商务渐成新经济领航者,成长中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在他看来,各界要形成加强电商监管的共识。
“不让电商监管存在‘法外之地’”,陈小平认为,目前立法时机和条件已成熟,建议加快立法进程。
加强协调避免“九龙治水”
目前参与管理电商的部门众多,名单列出一串,“人均”只管一块。“得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指出,多部门要协作运行监管机制,统一监管办法、指标统计体系和诚信体系。
2016年底,石军率队赴温州开展“加强电子商务监管”的专题调研。今年1月,石军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北京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委员们指出,要做好“管理者”角色,政府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破信息壁垒,搭建多部门统一的网络平台,形成科学、公允的电商信用评价体系。
陈小平表示,要落实政府和平台监管责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
以君子为伍 电商自律至关重要
网络售假问题长期以来饱受诟病,“打假”话题受人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马云微博呼吁推进相关立法,“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10日也透露,互联网网购的投诉五分之一是假冒伪劣产品。
“制假贩假违法成本小、国家监管体制落后、法律建设尚未跟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江胜集团董事长陈晓颖这样分析假货屡禁不止的原因。她提议对重要产品实行“电子身份证”制,利用信息化手段逐个、逐层把关。
不过,在加强监管同时,电商平台的自律也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山西中德集团董事长程田青指出,电商平台也须承担打假责任。
“电商平台要把‘山寨’、假货拒之门外,以君子为伍”,程田青表示,电商平台干干净净、周周正正、诚诚实实,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