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铅笔产业逆势飘红 获新一个“国字号”标签
中新网丽水3月11日电(记者 奚金燕 通讯员 曾翠 陈传敏 陈蓓 吴明标)11日记者获悉,浙江庆元成功晋级国内首个“国字号”出口铅笔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直以来,铅笔产业都是庆元的特色产业。从1978年第一家乡镇企业——浙南铅笔厂的诞生,到如今拿下首个“国字号”示范区招牌,庆元铅笔产业一直在改革创新的路上不断“试水”,屡屡“破冰”。
近年来,随着国外铅笔厂家数量激增,国内行业原材料、人工成本的增加,中国整个铅笔市场不断萎缩。然而庆元铅笔产业却逆势飘红,连续两年产值增幅超25%。
2016年,庆元县43家铅笔生产及配套企业实现产量50亿支、产值17.25亿元、出口额12.62亿元,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国内20%以上。
工人正在制作铅笔。庆元宣传部提供从单兵作战到产业共荣 奏响发展强音
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的浙南铅笔厂,曾是当时浙江省建厂最早的“明星企业”之一,也是庆元惟一一家铅笔生产企业。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一度停产。
“全厂只有一名门卫留守,地上杂草丛生,生产机器上布满灰尘……”这是1997年,庆元县黄田镇企业家周光军任浙南铅笔厂第六任“掌门人”时的情景。
周光军上任后,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令濒临破产的浙南铅笔厂起死回生。改革次年,企业销售额便超过了400万元,实现税收逾30万元。
1999年5月,浙南铅笔厂改制成功,并成为庆元铅笔产业的“孵化基地”,从这里走出来的创业者所建立的企业超过50家。
2000年后,久灵笔刷、鸿星文具等一大批铅笔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铅笔产业的繁荣还延展了上下游产业链。
生产铅笔的原材料,要经过木材纤维软化的工艺流程后,才能制作出笔杆更细腻、易卷削且不断芯的铅笔。看中这一市场需求,过去做竹笋罐头生意的鲍可贵创办了浙江贝斯特软化板有限公司,专为铅笔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软化板。去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
在庆元县竹口瓦窑山工业园区,诸多铅笔企业先后落户,逐渐形成了包括铅笔、笔芯、油漆、包装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从贴牌生产到创立自主品牌 抢占市场高地
从今年年初开工到现在,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每天机器轰鸣。与早年不同的是,如今从这车间生产出来的铅笔不再是贴牌产品,而是打上了自己的品牌。不仅如此,久灵公司的新产品——水溶性彩铅的笔芯,还委托国内一家技术公司为其代加工。
从贴牌生产到他人为自己代工,这转变归功于创业者品牌意识的觉醒。
庆元铅笔产业虽起步早、发展快,但大多数铅笔企业的业务都是来样加工,订单生产仍停留在“量”的扩张上。
“没有自主品牌,就等于丧失了产品的定价权,只能是给别人做‘嫁衣’。”中国(庆元)铅笔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光明说。
久灵公司是最早意识到品牌重要性的公司之一。从2003年开始,久灵公司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几年里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创立了“飞雁”、“少年派”品牌。
“这支飞雁牌绘图铅笔零售价12元,是目前全国零售价最高的一支国产铅笔。”久灵公司总经理沈从仁说道。
产品附加值高了,利润自然上升,产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去年久灵公司每年自主品牌的销售额达到2600万元。
“只有走品牌之路,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如今已成为庆元铅笔企业的共识。
庆元不少铅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边贴牌生产寻求生存空间,一边创建品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这两把“利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拓展版图。
庆元铅笔 庆元宣传部提供政策扶持企业联动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在庆元县屏都综合新区,浙江鸿叶笔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这个总投资超1亿元、总用地面积达50亩的铅笔企业,是屏都新区引进的最大铅笔企业。项目建成后,每年能生产5亿支铅笔、2亿支化妆笔,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纳税1000余万元。
近年来,庆元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助推铅笔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企一策”的精准扶持政策,不断积蓄打造优质产业集聚高地的后劲。浙江鸿叶笔业有限公司的引进,正是推行“一企一策”的结果。
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给予出口、人才、融资等方面支持……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给正在快速发展的庆元铅笔产业带来了提档升级的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庆元县铅笔产业总产量从2010年的20亿支,到2015年翻一番达到40亿支,占国内总产量从10%增长到20%以上。
目前,《庆元县铅笔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文本已经制定并正在修改完善中。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在加大科技投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更好、更精准的帮扶要求。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铅笔产业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