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振兴的“浙江招数”:破立结合创新驱动成核心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赵晔娇)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为今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振兴实体经济的“浙江招数”为全国人大代表所热议。
“拆治归”组合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经济新常态下,浙江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掷地有声。
资料图 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半全景。 王刚 摄“拆治归”组合拳:打出供给侧改革的“破”和“立”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当下,一场“破”和“立”的革命,正于浙江进行。而其在带动实体经济振兴方面,作用明显。
“这些年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我们治出了美丽的环境,也拆出了发展空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鲁俊告诉记者。
类似喜人的现象正在浙江遍地开花。浙江杭州西湖区城中村白沙泉通过“三改一拆”变成“别墅村”,不仅居民从中受益,当地还对接金融产业,打造以并购金融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在浙江诸暨,留美博士阮建忠和夫人阮俞敏子,回乡创办企业研发出智能化肿瘤筛查系统。在浙江台州,吉奥在澳洲收购了专业房车制造企业后将技术带回浙江,投资42亿元,发力新能源汽车制造……
“拆治归”扩大了振兴实体的有效投资。2016年,浙江省拆除违法建筑1.54亿平方米,预计浙商回归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450亿元(人民币,下同)。
多年实践证明,这套“拆治归”组合拳行之有效,“拳拳”击中“痛点”,带动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在“破”与“立”之间,浙江用实际行动,打响了振兴实体经济的“持久战”。
创新引领:新动能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亦需创新的力量。在浙江,“拆治归”正让“低小散”逐渐“谢幕”,而创新则正引领浙江实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28年前,宗庆后用勤奋、踏实,建立起娃哈哈,并逐步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翘楚。而如今,创新正让娃哈哈这一老牌企业再续发展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娃哈哈计划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将设立研究院,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他希望,通过生物工程和中医研究,生产更多健康食品,促进老百姓健康。
在创新路上不断“奔跑”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的企业。
奥克斯搭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平台,来缩短管理半径、产品植入科技、创新渠道变革,实现产品及产业升级。郑坚江说:“实体经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据介绍,去年,在空调行业整体销量仅增4%的背景下,其企业业绩逆势上扬,内外销同比增50%以上。
这些都是浙江实业通过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
此外,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也体现在各种平台的打造与建设上。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特色小镇等,这些平台引入的项目、团队,和它们共同组成的大环境,形成了浙江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链。
从数字中也可看出,浙江正奔驰在以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据统计,去年该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26亿元人民币。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也保障着该省GDP去年实现着7.5%的增长。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如果说“拆治归”和创新驱动,激发着浙江实业的新动能,那么政府部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的做法,无疑让该省实业有了更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去年,浙江将“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继续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为企业减税降费等。据统计,去年一年浙江便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这是雪中送炭,不仅解实体经济燃眉之急,而且让实体经济的‘根’扎得更深、更牢。”从1988年,怀揣5000元接手一家村办电池厂,到如今将其发展成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张天任由衷地赞赏浙江各级政府一直以来给经济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
不仅如此,今年初,浙江创造性地提出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并公布首批40961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该省计划,到2017年底“最多跑一次”实现覆盖80%左右的行政权力事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车俊表示:“在认真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做到(最多跑一次)很难,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其所言,浙江用严要求、高标准,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做法,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深有体会:“企业研发新药在申请临床批文时,浙江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让产品更快地走向市场。”
丁列明希望,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能推广开来,这不仅有利于提振实体经济发展,而且公布审批清单明细,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振兴实体经济,浙江已然全力加速。可以预见,系列努力之下,未来浙江的实体经济将带给中国更大的惊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