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盲目扩张风险凸显 大学生还款逾期屡被恐吓
校园贷“狂奔” 约束机制在等待
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为10%-25%;大学生刘雪2016年还款逾期19次
第七期 校园贷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提及互联网金融。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再度提出“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表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今年更强调要高度警惕互联网金融累积风险。
春风和煦,又到一年“两会”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的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陈述的范围,涉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持续增收”等九大方面。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李克强总理说。
在“两会时间”,新京报推出《经济策》专题。我们通过深入采访,呈现目前去产能、农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现状。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多位两会代表,希望从代表们的回答中,寻找到解答问题的对策。
据新华社报道,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而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在校园贷盲目扩张的同时,借贷风险也不断凸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表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平台交替借款“拆东墙补西墙”
从校园小广告上,刘雪(化名)第一次了解到校园贷。刘雪说,这种类似考研小广告的单页,直接贴在学校公告栏,还有一些墙上。
2015年1月份,通过某消费分期平台,大三的她借了第一笔校园贷款。“想买件四百块钱的大衣,一时猪油蒙了心。”刘雪回忆称,在申请时出现了一大堆条款,但她坦言自己并没看过。
联系到校园代理后,刘雪提交了填有身份信息、父母电话的申请单和身份证照片后,便成功提现3000元。“少了贷不出来”,拿到钱的刘雪买下了心仪已久的大衣,还买了化妆品。她觉得,分12期还,用自己一千多的生活费还是够的,“紧着点花”。
但赶上了花费多的时候,还贷计划仍会中途“夭折”。“当时还不上,就想个歪点子”,刘雪通过网络找到某P2P平台,借了几千元。“流程很简单,就是提交一个信息、身份证正反面、自己拿身份证照片,传网上审核,通过可以借钱。”
刘雪称,再次借贷的时候,平台并不看之前有无贷款记录。平台信息显示,从2015年9月27日开始,刘雪成功借款三次,首次借款金额为2000元,其余两次均为1000元,相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11%、36%和26%,期限均为一年,按月等额本息偿还。
按照借款列单详情的记录,三次贷款加上逾期费用,刘雪最终实际偿还的金额达到5052.51元,相当于除本金之外,偿还了1052.51元。
据网贷之家调查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要更高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
在毕业花费增多和贷款偿还临近的双重压力下,刘雪交替使用了三个平台来维持资金的畅通,她形容这是“拆东墙补西墙”。
26次还款19次逾期 曾被电话恐吓
除了用于生活花费,刘雪借款中的两万多元是用于考研所需的补习班和复习资料。但手头有钱了,就会不计后果地买东西。
2015年底,考研结束后刘雪用家里存在自己账上的3万元还了大部分贷款。但闲在家没有生活费,也没找到合适的兼职,最终还是通过校园贷填补剩余的几千元借款。刘雪坦言,借钱时没想过要父母买单。“想着一点点往下拖,等毕业有工作慢慢还。”
某平台的还款记录显示,在去年26次还款中,刘雪共出现19次逾期。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催款人员就会找刘雪。“开始发短信,后来打电话,有时候还会恐吓,再不还钱就会给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在家人接到催债电话后,刘雪称是诈骗电话,然后悄悄还了逾期费用。
随着接到电话的次数增多,刘雪的母亲开始产生怀疑,实在瞒不下去,刘雪才向母亲坦白。2017年春节前,其母亲用家里的积蓄帮刘雪还上剩余的贷款。还完钱的刘雪梳理了两年间的借贷记录,一共借款4.7万元,最终还款金额为5.2万多元。
刘雪庆幸的是,自己借贷的金额还比较少,平台也相对正规。“可能就是一种感觉,现在有钱花现在爽,而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利息。”如今回想起来,刘雪觉得,管好自己比什么都强,“受到还款压力影响,没法安心学习,对自己考研失败也多少有些影响。”
据刘雪推断,有校园代理说月薪差不多能过万,可见借款的同学不少。“我觉得学校不应让校园贷广告出现,在学校附近贴可以理解,但广告出现在比如宿舍楼,学校不管就算是一种失职。”
代表委员建言
戴晓凤:反对大学生借钱创业、消费
新京报:校园贷引发很多争议,甚至出现“裸条”借贷,背后有哪些原因?
戴晓凤:首先,现在一些提供贷款的机构、从业者不择手段,道德缺失。一方面,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提供非生产性的贷款,因相对高的利率,构成典型的高利贷,并且存在恶意催收,导致裸照、跳楼等恶劣后果。另一方面,除了学费贷款以外,其他任何贷款其实都是在追加学生的消费,促成不理性的消费需求的膨胀,甚至把压力转嫁到家长身上。
其次,从政府角度,由于没有法律约束,监管力度不够,(校园贷款)可以在校园任意释放。
此外,为什么裸贷能够生存?一是现在各种诱惑导致学生中存在许多非理性消费需求,如高档手机、服装与化妆品等,形成现实的借贷需求。二是对于放贷机构及从事放贷业务的行为人,没有有效的准入及管理办法,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进入,利用互联网手段,用高息吸引,钱来得容易,是别人的钱,损失后要么跑路,把风险留给投资人,要么用非正常手段收贷,裸贷就是形式之一。但这种裸贷、纯消费性的校园贷真的要禁止。
新京报:您怎么看待校园信贷需求?
戴晓凤:所谓“真需求”,就是确实陷入迫切的资金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学费,一是想创业。
实际上,我反对大学生借钱创业,因为创业是一种完全的风险投资行为。通常创业需要寻找资本投入,而不是债务融资。要寻找认可创业计划的资本参与投资,亏了要共同承担风险。而一旦借钱创业失败,学生将背负沉重债务。
有人说,银行不给创业发放贷款。银行怎么能发放这种贷款呢?银行的资金来自存款人,要保证安全第一。创业应该有风险投资体系来保障,而不是信贷体系。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认识误区,每次都说要推动银行支持,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我觉得,现在整个社会偏离金融的基本逻辑,违背了金融最基本的运营规律。
新京报:规范校园贷发展有哪些可行的方案?
戴晓凤:第一,我觉得要加强宣传,向大学生普及金融常识。他们如果有(借贷)风险意识,不会犯这种错误。第二,对涉及校园贷的平台加强严监、严打,一经查出,绝对要取缔。
新京报:校园贷款有没有值得支持发展的部分?
戴晓凤:首先,学费贷款,贷款渠道来自银行,这是国家支持的,是正规的,国家对银行有补贴。但这个对家庭条件好的,不会提供贷款。其次,大学生创业贷款,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很多学校都有,要做好这些贷款通道。除了这个口,美其名曰创业、消费的校园贷,要严格禁止。
翟美卿:需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
新京报:有学生通过不同校园贷平台来回拆借还款,包括消费分期平台、P2P平台等,应如何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
翟美卿:校园信贷市场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市场,需要市场主体具有充分的风险认知,强大的实力背景及坚守道德底线。对于校园信贷业务,应实行准入制,相关监管机构需制定业务准入门槛,对业务资格进行审批。
对校园信贷产品的宣传方式、贷款利率、风控体系、催收方式等要素进行规范,把握好创新的尺度。对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研发产品,分层分类授信,给予大学生正规、阳光的校园信贷渠道。
新京报:信用风险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风险,您如何看待校园贷里面学生信用基础的缺失?
翟美卿:缺乏信用约束体制及失信惩罚制度是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根源。规范引导校园信贷的健康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诚信体系。
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将直接影响其以后毕业、就业、创业、出国深造、贷款等重大事宜,让大学生树立起信用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大学生的信用、诚信体系的建立对防控校园信贷的风险,推动校园信贷持续健康发展,乃至整个诚信社会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京报:去年教育部、银监会下发加强校园不良网贷防范的通知,校方是否应该有更多的主动作为?
翟美卿:今年,因教育部连同银监会加强对校园信贷的整治,一时间许多涉足校园信贷的知名机构纷纷停止该项业务。但需求来自于市场,只要有需求,就肯定会有供给方生存的空间,“无论好坏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违背监管初衷。
针对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校方应对本校学生的信贷需求进行调研摸底,掌握情况,引入正规合法具有业务资质的校园信贷机构进行合作,设计产品匹配需求。
从信贷业务到实习就业,校企合作领域不断延伸,校方既能为大学生提供合法正规的渠道,企业也能够获取及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群体,携手共赢。建议可首先在沿海地区的知名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群策群力
当不法分子把目标瞄准校园,校园贷款一度风生水起,象牙塔的宁静被打破,同时不断支持学生借贷超前消费的恶习,而催债环节恶劣手段频出,直接导致裸贷的出现。希望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确保借贷安全,同时加强对投资者保护。——安康
互金领域也要捕鼠打狼,捉妖,逮大鳄。——墨渊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严查处理校园网贷这样的建立在不公平不平等条约的贷款,很多大学生虽然网贷很物质,但是要让她们通过裸体贷款,承担日后的风险,未免这个教训太过于沉重了。一个女孩子一旦没钱还校园贷,她的一生毁灭或是她的家人陪她倾家荡产啊。——嗯哼-xxf
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