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10万中国家庭说,这六件事与幸福最相关
一项连续11年追踪国民“幸福感”的大调查今天发布。10万个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的调查数据显示,这六件事与幸福最相关。
经济学家常说,数据最冰冷,却也最不会欺骗人。
影响中国人幸福的因素正在如何变化?我们离理想的生活还有多远?冷冷的数据如何解码暖暖的幸福?
这些问题,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10万个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的调查数据,给出答案。
这份由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民生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11年,每年面向全国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10万中国家庭,进行明信片入户问卷调查。今年调查首次联合10大互联网大数据研究院,把调查扩展到线上+线下,调查数据覆盖到10万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融媒体民生调查。
来看看“大调查”数据带来的有关国民“幸福感”的六大发现:
发现一:三成人想创业,90后对收入预期最高
大调查显示,预期“收入高增长”的受访者比例连续递增,今年有55.25%的人预期收入会提高,其中13.52%的人预计家庭收入能涨20%,这个比例是近五年来的最高点。
谁对收入信心最爆棚呢?“一老一少”、“低收入家庭”和“创客们”对收入增长最有信心。
大调查将“预期收入增长超过20%”作为选项,调查结果显示,90后年轻人和60岁以上老人在此项占比分别达到16.06%和13.37%;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占比超过17%;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占比则高达30.03%,大致3倍于没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占比(11.73%)。
由此可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国家基本民生保障政策的推进,让低收入家庭对生活改善有了更多向往;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持续上调,则让老年人晚年生活越来越少了后顾之忧。
发现二:小城市比“北上广”更幸福
只有北上广的人们感觉到幸福吗?大调查结果显示,恰恰相反,小镇居民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全面超越大城市,从收入状况到食品安全,从住房条件到交通出行,大调查列出的 10个选项中,地级市全面超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 56.73%的地级市受访者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 2017 年他们的收入将会增加,远超过大城市。
另外,随着国家改善民生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收入信心越来越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缩小。今年收入信心最足的省份是青海、西藏和海南。农村居民收入信心继续超过城镇居民。
国是直通车 储倩制图发现三:30万,是衡量幸福的一个坎
大调查发现,虽然“收入多少”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但我们发现:年收入在 30 万形成一个幸福的拐点。超过三十万的家庭随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渐下降。年收入在 100 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低于 8-12 万的家庭。
他们当中,感觉到“不幸福”的人群比例几乎与低收入群体(年收入 1-3万元)相当。“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供图: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四:孤独的人不幸福
过去十年间,影响中国人幸福感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从整体趋势看,“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样显著,而婚姻情感的影响却在上升。大数据证明,“家和万事兴”,一份和谐的家庭关系,一份真挚的情感,对人们的幸福是有多么重要。
大调查还发现,“有伴侣的人”比“单身的人”更幸福,最幸福的是“未婚有恋人”的人群。
一句话,情感生活很重要,“单身汪”真的不开心,想要收获幸福?谈恋爱或许是个好方法。
发现五:健康和幸福感关系很紧密
大调查发现,“健康状况”已经在百姓心中成为影响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家庭关系、收入、婚姻或感情生活。而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现代社会有“五大杀手”最影响健康。
由此可见,“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或将成为提升小康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政策抓手。
国是直通车 储倩制图发现六: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上升了
最近几年,国家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农村脱贫人口12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扶贫工作的成效直接反映在人们的幸福感中,大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受访者)的幸福度上升,2016年感觉幸福的比例远高于2014年。
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最关注的精准扶贫政策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异地扶贫搬迁、职业教育培训和扶贫小额贷款”。
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低收入人群更有盼头,报告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啦,奔向中国梦,一个都不能少!(肖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