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理财“创新”冲动易成“创伤”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黄金理财“创新”冲动易成“创伤”

“我近期先后投资过两次(类别相似的‘创新’)黄金产品,一次10万元亏了5.6万元,一次20万元亏了3.2万元。都是贵金属企业怂恿我去买的,说什么这些产品不同于金条、金币,市场上涨10%,就能赚50%。”

——罗女士

算笔账:别老想赚50% 还得想一下亏50%

10万元的保证金可以“撬动”50万元的资金。如果选择“做多”,市场黄金价格上涨了10%,50万元的被操作资金就可以变成了55万元,收益为5万元。于是,1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赚到50%的收益。然而,风险与收益也是并存的,如果市场价格下跌了10%,50万元资金变成了45万元。10万元的保证金也就只剩下了5万元,亏损率也是50%。

“黄金价格最近又涨了,要不要去买金条呀?”刚刚过去的周末,广州海珠区滨江东路居民刘女士对闺蜜彭女士如是说。但彭女士的反应却是“谈金色变”,“再不敢买黄金了,尤其是那些说什么金价一涨10%就赚50%的怪产品,前年我买过,一个月就亏了几万元”。

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给市民留下如此不良印象的产品正是所谓的黄金T+D产品,具有放大功能,不同于金币金条等传统产品,属于名副其实的创新型黄金产品。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国家工信部刚刚发布《关于推进黄金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鼓励黄金金融产品创新。《意见》提出,完善黄金市场,加强风险防范。鼓励黄金金融产品创新,有序发展黄金租赁、远期和期权等业务,建立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进一步加大黄金市场监管力度,切实防范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由此可见,政策内容是,“创新”与“监管”两手一起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井楠

走访:有平台对老年人尤其“感兴趣”

广州日报记者调查中发现,对于创新类的黄金产品,绝大多数广州市民的印象还停留在所谓T+D产品的领域。而对于这类产品,部分市民“成见”多多,一提就摇头。

一提黄金创新产品,家住广州天河区的罗女士就自认深受其害,她告诉广州日报记者:“我近期先后投资过两次(类别相似的创新)黄金产品,一次10万元亏了5.6万元,一次20万元亏了3.2万元。都是贵金属企业怂恿我去买的,说什么这些产品不同于金条、金币,市场上涨10%,就能赚50%。”

广州日报记者按照她的描述,先后找到了她所说的两家公司,均在珠江新城西区的高档写字楼中,一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换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一家是某大型国有贵金属交易所的广州会员企业,证照齐全,经营红火,广州日报记者所去当日,该公司刚好在开投资推荐会,到场的市民多达10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均是目测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

据该平台负责人李生介绍,该公司的主力产品正是罗女士描述的具有放大5~10倍功能的T+D贵金属产品,操作规则与期货市场基本一致,属于黄金市场的创新类产品,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黄金产品——金条、金币、金首饰。10万元的保证金可以“撬动”50万元的资金。

如果选择“做多”,市场黄金价格上涨了10%,50万元的被操作资金就可以变成了55万元,收益为5万元。于是,1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赚到50%的收益。然而,风险与收益也是并存的,如果市场价格下跌了10%,50万元资金变成了45万元。10万元的保证金也就只剩下了5万元,亏损率也是50%。

因为类似产品的风险较大,该负责人也承认:并不适合普通的投资者,比较适合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但当广州日报记者追问:既然风险高,为什么有这么多风险承受能力显然比较低的中老年人会来参加推荐会?负责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们开户时,我们会一对一甄别他们的风险承受度,不适合的人会被劝退。”

针对类似黄金T+D的创新产品,广州日报记者近年多次报道过“山寨交易所”的巨额亏损案例,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的亏损不一而足,其中不乏疑似诈骗、恶意圈钱的案例,在广大散户投资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乃至部分投资者谈“创新”即色变。

储蓄类产品:

买100克一年赚1~8克?

然而,T+D产品带给散户的不良印象,并不能以偏概全黄金创新产品。从去年开始,一些不具备放大功能的创新产品,让部分市民感觉颇“接地气”,至今还没有受到什么亏损。

广州部分贵金属投资机构、公司推出“黄金储蓄”产品。比如,投资者在该机构按照现实金价买入100克金条,但不取现货,由该机构代理“储蓄”,租借给用金企业使用,1年之后,投资者可以获得额外的2克重黄金作为“利息”,可取回102克的金条。而这个时候,是否取回黄金也有多类选择,可以“续存”,也可以按照现实金价折算成黄金首饰拿回,也可以换成现金。

至于每年的利息有多少,各类产品不一而足,年化收益在1~8克之间不等,多买多送“利息”。总结来看,类似产品有一些像供应链金融产品,产融结合,由于没有放大功能,投资风险较小,且解决了市民储蓄金条的难题,因此比较受欢迎。

除此之外,部分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也共同推出了黄金理财产品、黄金市场投资方向的信托产品(多是挖矿山产品),风险要比储蓄类型产品稍高,但整体而言,因为黄金市场的价格变化较小、金条保值功能较大,其相对投资风险远远小于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师建议:

先看看自己风险承受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理财师杨盛学认为:有没有放大功能,应是目前市民甄别黄金创新产品是否适合购买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监管层对于贵金属市场的治理整顿正如火如荼推进,不建议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去购买类似产品。

除此之外,银行平台发行的创新黄金产品中,也应根据自我奉献承受能力加以区分。储蓄类产品目前来看风险较小。2017年,国际金价走出反弹轨迹,纸黄金更适宜散户投资,区间投资能有中线收益。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