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给侧改革怎么走?政商学界大咖这么说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中国供给侧改革怎么走?政商学界大咖这么说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7日电(秦辰)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如今,一年过去了,“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落实得如何?中国经济形势到底是怎样的现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17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上,政商学界多位大咖对此展开热议。

供给侧改革艰难推进?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我觉得今年的供给侧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包括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在认识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供给侧改革也不是一年就全部完成的,这个任务完成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

他指出,目前距离消除产能过剩的目标还差得很远。“目标也不高,真正完成了也未必就实现了我们所希望的产能利用率。比如煤炭要减5亿吨,今年煤炭是去产能和控产量,这两个措施同时实行,才取得了现在煤炭的状态。所以,去产能有效果,但不能很乐观。”

在去库存方面,他认为今年很难实现玉米去库存的目标,而房地产去库存的一些分析不够准确,注意了总量但没有偏重结构,于是出现了效果跟预期不一样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提醒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市场手段。“我们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时候,要靠市场机制,要靠企业,而不能靠‘算帐’,不能用行政化的手段去调整。”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也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它的结果是供给结构的升级和效率的提高”。

去杠杆焦点在哪儿?

许善达指出,今年杠杆率还在提高,去杠杆只是提出一些措施。“比如,对于一些僵尸企业的坏账怎么处理?政府不能去买单,包括让他违约,采取一些措施。去杠杆的目的还没有出现扭转的态势。”

在回应中国杠杆率与债务之间的问题时,李扬表示,如果债务是优良的,高杠杆率能够撬动更大的财富生产,这是好事。关键问题在于不良债务,如果不良债务占的比重比较高,问题就大了。“现在中国还没到发生危机的程度。”他判断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则提出,应该加强政府资产的管理,提高政府经济建设支出的效率。总结而言,财政体制中的预算管理已经在向前推进,债务的管理也在推进,但资产的管理还很不够。

民营企业怎么办?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民间投资情况仍不容乐观。在这一背景下,民营企业有哪些难点?又该如何腾挪?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给出的答案是:抱团取暖。

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实体企业,现在一方面实体企业利润特别低;另一方面,各项要素成本都在增长,所以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压力比较大。

“以前不行的话,扩大规模就能盈利。今年不是这样,因为规模越大,成本越高,这时候要转型。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做了十年、二十年同样的东西,要转是相当难的。”在刘永好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出现不足,“大家不知道在自己的主业上还能不能投,该怎么投,投不投,这是最大的问题。”

对此,他提出,民营企业可通过基金方式、政府支持、市场化手段实现联合投资。在他看来,联合投资有四点好处:第一,能够关注一些相对较大的项目;第二,能够做深度的研究;第三,能够参与一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第四,能够对一些重点的项目进行跟踪和投资。

刘永好认为,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单个民营企业去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新的格局下,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或许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中新经纬APP)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