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近期煤价上涨是阶段性需求所致 炒作空间有限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0月份物价数据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涨幅较大,环比涨幅9.8%,比上月扩大4.4个百分点。煤价上涨对中国去产能的影响再度受到外界关注。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发布会,就鼓励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促进煤炭和相关行业持续发展等情况作了说明。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近期煤价上涨是阶段性需求所致,个别投机炒作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未来,有关部门完全有条件、有办法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同时,中国在煤炭领域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
长期合同保供应
尽管近期煤炭价格看上去比煤炭燃烧时还要“热”,但其实人们并不用去担心煤炭供应问题。
据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介绍,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企业日前签订了煤炭供需的中长期合同。与以往“一单一价”的模式不同,这些合同周期较长且具有明确的定价机制,即: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为535元/吨,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参照市场变化作相应调整。
许昆林表示,这是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以来具有标志性的一件大事,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煤炭、电力两个行业健康发展。通过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两个行业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跷跷板”现象。二是有利于煤炭市场稳定。中长期合同遵循了市场规律,考虑了双方的利益诉求,也可以有效化解因市场波动带来的运营风险和矛盾。三是有利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把煤炭供应的基本大盘稳定下来,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去产能的规模和节奏。
“对煤炭这类大宗商品而言,中长期供应合同其实很常见。在一个总体稳定且能够适时调整的定价机制下,煤企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电企锁定了原料供给,普通民众在用煤、用电时也不必受到游资炒作的过多影响。可以说,中长期合同并不违背市场规律,而是对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本报记者说。
坚定不移去产能
一边是去产能,一边是保供应,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又该如何看待呢?
对此,牛犁指出,产能和产量间的关系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产能是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产量则是现实中生产出来的数量。在短期,决定市场供求形势的往往是产量,而非产能。”牛犁说,一方面,今年以来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量下降较快,同时公路治理超载、铁路线检修等又导致运力紧张;另一方面,房地产、钢铁等行业回暖及夏季用电高峰造成了煤炭需求的阶段性提升,加之游资炒作,才有此轮煤价的“火热”。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煤价上涨更多是一种“报复性反弹”。尽管这会给煤炭企业带来回款速度加快、资金占用减少等利好,但煤炭产业自身负债率过高、产业集中度过低、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我们应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继续打好煤炭产业脱困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形成“良马驱逐劣马”的健康局面。
在发布会上,许昆林也表示,近期煤价上涨是阶段性需求变化带来的,其中个别投机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并不是长期趋势。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煤炭的市场需求很难有增长空间。因此,中国煤炭去产能的决心不会动摇,力度也不能减弱。
能源结构将优化
煤炭热量服务民生,炒作加温不可持续。不久前,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机构就对发现的违规煤炭期货交易进行了处罚。事实上,从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来看,煤炭市场的炒作空间本身十分有限。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未来我国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例如,未来中国要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优化风电布局,有序开发风电光电,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同时,中国也将严格控制煤电规划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基地建设进度,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积极促进煤电转型升级。
“煤炭燃烧会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未来,中国在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减少煤炭的使用。因此,如何实现‘清洁化利用’将是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牛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