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保险理财齐登场 “双11”消费类金融崛起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专电 题:信贷保险理财齐登场 “双11”消费类金融崛起
新华社记者张璇 段菁菁
912亿元成交额——这是去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创造的纪录。有预测认为,今年“双11”交易规模或将迈入千亿级。在这短期、巨量的消费热浪中,消费类金融应势崛起。
数据显示,2015年“双11”支付宝平台的交易峰值达8.59万笔/秒。以往,这一支付平台在“双11”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支付顺畅,而今年,包括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把消费信贷、消费保险和新型理财等业务也推向这个试验场,进一步改变其固有“支付工具”的形象。
“负债”消费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在“双11”前期,不少消费者在不断填满购物车的同时,却发现自己暂时性地囊中羞涩。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为代表的现金分期业务,成为不少年轻人消费的新选择。
大到家装、家具消费,小到数码、衣服的“买买买”,“负债”消费这一观念在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里蔓延。
“我们发现,花呗用户非常年轻,80后、90后的占比达到85.8%。”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总裁黄浩说,今年我们还对信用较好的用户临时提额,预计选择花呗、余额宝消费的占比会较往年增高。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分院院长金雪军说,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人群,超前消费观念被广泛认可。他们与50后、60后人群有所不同,不必非得攒钱消费。
事实上这类分期支付方式在商家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业内人士分析,类似手机、电器等高价产品,分期支付更能刺激大众消费。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大量的新增交易。
消费保险降低买卖风险
如果买到的衣服小了、生鲜坏了、马桶破损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让买卖双方都十分头疼。消费保险在此时,便也成为消费行为的另一“催化剂”。
退货运费险是我们熟知的消费保险。杭州的网购达人杨女士告诉记者:“我喜欢在网上买女装,但大小不好把握,有时候我就买2件,用上退费险,自己承担的费用就非常低。”
而退费险只是物流保障类的消费保险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等9家保险公司联合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5大类超过30种消费保险服务,从商品质量、价格、物流、售后到商家持续经营能力,出现在消费的各个环节。
专家表示,利用保险机制促进消费达成,从资金、质量、物流等各环节提升消费体验,化解售后纠纷、提供意外损失的经济补偿已经成为经典的消费新金融模式,这也催生出基于消费产生的消费保险。
“今年‘双11’期间,会有一些听起来有些奇特,甚至有些喜感的保险服务,比如物流破损险、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化妆品过敏险、保价险等。”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的总裁尹铭说。
公开报告显示,国内已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达96家,超过65%的传统保险公司已经“触网”。
消费类金融已慢慢渗透进普通人的消费生活
除支付外,信贷、保险、理财都成为今年“双11”中的重要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商业应用,更多消费场景让消费类金融体量持续扩大。
业内人士指出,高大上的金融已慢慢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消费生活中,而且在“双11”整个消费链上都发挥作用,未来,征信体系的逐渐完善将释放出更大的信用价值。同时,中国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的升级使得消费金融迎来爆发。
“近几年,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政府扶持发展的创新金融业态,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这表明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金雪军说。
消费类金融崛起正在塑造一个“新金融”环境。日前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新金融”将会影响未来30年的发展,而且“新金融”创造的环境,将更注重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和青年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