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在渝研讨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护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海内外学者在渝研讨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护

中新网重庆11月5日电 (钟旖)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暨高层论坛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33名水土保持学术界代表与会,就长江经济带如何做好水土保持防治与减灾等问题展开探讨。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大、强度大、危害大的特点,水土流失灾害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放大,是长江流域生态恶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缓慢、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牛崇桓透露,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推动下,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工程实施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累计已有4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亿多吨,有2000多万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摆脱了贫困,有近10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破坏大于治理的被动局面已经全面扭转,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面临着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退化快等多重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桂山认为,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必须建设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形成开发节约集约生态自然的生态保护格局。同时,强化以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流域综合管理,率先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发展差距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诉求远大于保护动力。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水库司巡视员周维认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要有大展略,应确定上中下游分类保护方针。

“上游地区可加强重型化、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源污染的管控。中游地区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游地区应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周维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岩溶地质学家袁道先认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向好发展,生态保护除了要在点上落实,更要在面上扎实推广。”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