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网约车抬高门槛准入标准 车费恐翻倍
昆明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驾驶员、平台公司和乘客的一片热议,“限制太多了,今后都得变成‘神州专车’的级别。”“不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坐到面包车了。”尽管有评论认为昆明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稿“开放不排外,限档次不掉价”,但不少网友认为:“昆明网约车新政若照此执行,那真是堪比一线城市的苛刻了。”网约车平台则表示,网约车车费可能被抬高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以上。
轴距
北京:燃油车2.7米;新能源车2.65米
上海:燃油车2.7米;新能源车2.65米
贵阳:无要求
昆明:燃油车2.7米;新能源车2.65米
大理:新能源车2.65米
排量
北京:≥2.0L或1.8T
符合北京排放标准
上海:符合上海排放标准
贵阳:无要求
昆明:无要求
大理:≥1.6L或1.4T;
车价
北京:无要求
上海:无要求
贵阳:不低于中心城区巡游出租车
昆明:12万元以上
大理:无要求
额外要求
北京:张贴网约车专用标识
上海:火车站、机场出发的订单不被允许
贵阳:无要求
昆明:张贴或喷涂网约车专用标识
大理:只能接入一个网约车平台
关键词:轴距2.7米
将众多小车拒之门外
和北京、上海、深圳一样,昆明也要求车辆轴距要在2700毫米以上。这是为什么呢?
一名物流国企的车队长分析,轴距的长度决定汽车使用长度,进而影响车的内部使用空间。中微型车轴距一般在2米~2.45米之间,后座空间较小,以前的奥拓就属于这个范畴。小型车通常轴距为2.2米~2.55米,雨燕等车型就是典型。紧凑型车通常指轴距在2.5米~2.7米之间的车型,如宝来、速腾等常见车款,紧凑型车也是目前昆明市场销售的主力车型。
轴距达到2.7米~2.9米之间的车型,通常被称为中型车。记者通过汽车网站以“价格”和“轴距”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同时满足12万元以上、轴距超过2.7米的车辆,大多是家用兼商务车型,常见的有帕萨特、雅阁、君威、凯美瑞、迈腾等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达到2.7米轴距的车辆,往往达不到12万元裸车价。
全职网约车驾驶员陈先生表示,在神州专车中,帕萨特、迈腾等中高端车系是主流车辆,但其服务价格也远超普通快车、出租车等。也就是说,如果征求意见稿照此通过、执行的话,中型车以下的车辆基本无法进入网约车市场。“我的轴距、裸车价倒是达标了,但是车子已经开了5年多,搞不好以后只能不开了。”陈先生说。
关键词:车身标识
贴标喷涂有些形式主义
新规中,要求车辆喷涂或张贴运营标识后,到昆明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车辆使用性质变更为“预约出租客运”,这在其他城市的网约车新规中并不多见。例如青岛只是提出在车窗规定位置上张贴服务标志。
有网友认为,传统出租车之所以要统一颜色、标志,是因为方便大家在街头叫车,但网约车无此需要,统一标识实在是多此一举。“使用性质变更我可以接受,但是这种业余时间的兼职行为岂不是要完全暴露在外了?”网友@果子表示,相信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不会接受。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昆明注册激活的网约车大约上10万辆,但3~4成基本不上线;5成左右属于兼职。
“网约车的新规,重点是在通过政府管理,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安全系数,让更多人出行更方便快捷。”市民陆小姐提出,喷涂贴标的规定太形式主义,强人所难,如果兼职也要贴标识,仿佛是全职工作一样时时受到监管,宁愿不跑了。“如果实在要有标志,可否设置一个方便装卸的顶灯呢?”
关键词:百万保额
为乘客考虑值得点赞
尽管很多驾驶员朋友认为门槛太高,但征求意见稿在为乘客考虑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细致的要求,比如接入平台运营的车辆,应当按照营运客车类保险费率,投保交强险、赔付额度不低于1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在部分网友看来,还是值得点赞的。一位网友说,如果明确了保险、高保额的话,今后驾驶员和乘客都会放心。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网友调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坐到面包车了。”12万元的车价和2.7米的轴距,还是俘获了少部分讲求生活品质的乘客的心,只是担心这样的“一刀切”之后,符合条件还愿意来做网约车的可能太少,出行的选择面也就太窄了。
业内分析
或致打车难 出行费用倍增
滴滴出行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征求意见稿如果不变,将抬高门槛准入标准,是变相的数量管控,是将交通部提出的“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简单理解为设定更高车辆、司机门槛。
他分析,此举有可能导致昆明网约车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网约车定价之所以相对实惠,主要是因为社会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性。如果要求用帕萨特、奥迪A4L等以上的车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必然提高运营成本,车费可能提高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以上。”
该负责人估算,等待时长将从目前平均5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希望政府能够充分听取行业和公众的意见,让市民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福祉。
记者实验
高峰时段价格系数冲到1.6倍
当下,昆明市网约车的新政并未正式施行。昨日下午6点多,记者进行了实验,在新闻路上用两种不同的打车软件试图打车到北市区的同德·昆明广场。
其中一个软件有出租车、快车、专车等多种车辆,在呼叫快车时,等待时间约3分钟,由于是高峰时段,有1.6倍的价格系数,预估费用为31元。另一种以专车为主要业务的平台,本身的服务车辆比较高级,呼叫等待时间约5分钟,同样由于高峰期原因,有1.4倍的价格系数,预估价为54元。
实验之外,还有实例。前两天一大早,市民孙小姐从滇池卫城打滴滴到世纪城,只花了20多元,但是下午回家因为下雨又是高峰,打车实在困难,最终回家的费用飙升到70元。
如果按照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的估算,高门槛限制了网约车数量后,今后高峰期打网约车的价格系数也有可能翻倍。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超 孙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