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54.37亿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青海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54.37亿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孙睿)记者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获悉,为更好地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发展“绿色普惠”,截至2016年3季度末,青海绿色贷款余额1943.34亿元,占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重35.15%,较年初增加354.37亿元。

2016年8月19日,青海省正式启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省份,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

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是推动精准扶贫和改善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民族地区金融市场活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有益尝试,对青海省脱贫攻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通过扎实推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农牧区惠农金融服务、移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绿色金融等重点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着力惠民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具有欠发达民族地区特色的“青海模式”,有效助推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以来,青海省金融机构积极组织实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青海行动方案》,服务全省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已在全省2444个村开展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完成13.8万户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建档工作,发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32亿元(其中发放贫困户贷款5.5亿,异地搬迁贷款10.7亿,产业扶贫贷款15.8亿),比年初增加20亿元,增长167%,有效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双零”(家庭净资产基本为零,现金流基本为零)情况下的“贷款难”的问题。

为解决青海偏远地区特别是村级金融服务薄弱问题,全省金融机构选取乡村合作商户为代理,依托“银行卡+POS机”设立低成本、高效率的“惠农金融服务点”4778个,填补了全省153个乡镇,3177个村基础金融服务空白,实现农牧民“远不出乡、近不出村”享受小额取现、查询业务等便捷金融服务,彻底结束了青海省偏远地区农牧民需要驱车数十或数百公里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取款的历史。

同时,青海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村及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创评工作,促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档升级,信用创建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9月末,全省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0.46万份,占比达74.25%,形成了“信用户+农户联保+信用专业合作社”、“信用户+农户联保+担保基金+特色农业+银行信贷”百万联保等金融支农新模式,全面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加强与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协调沟通,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持续改善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激发基础薄弱地区的金融服务活力,力争到2018年末,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