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官方推动政务“过程公开”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夏宾)当前,在中国迈向服务型智慧型政府的进程中,“公开”、“解读”、“回应”等加强与公众沟通相关的字眼愈发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
3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会议指出,一是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要求稳步有序纳入政务活动各环节;二是强化政策解读;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四是加强政府网站等平台建设,扩大政务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五是拓宽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渠道。
“从这些要求来看,都是为了加强与公众沟通,表现了中国政府有强烈的意识,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与公众打好交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此次出台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的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政务公开不是单纯的“信息公开”,而是“过程公开”。
从政府的决策到执行,从政策的解读到回应,让民众先知政,再明政,最后可以动态地参与到政务活动当中。
以“五公开”要求为例,会议指出,在中国选取100个县,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同时,会议要求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法规规章、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扩大公众参与度。建立健全公众代表、专家、媒体、利益相关方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
“这是打造服务型和透明高效政府的方向,未来将逐步形成一个全民参政的社会。”黄璜指出,政务公开标准化充分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表示,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是对于此次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的有利支撑。
他指出,政府利用互联网工具,规范网上服务事项,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开放共享政府数据,优化再造政务服务,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局面,提高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此次会议强调,要注重运用全媒体手段,扩大政务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黄璜指出,政府的信息公开、政策传播和服务事项已在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上付诸实践,并搭建了一个政务公开的新媒体网络方阵。
如何保证上述相关细则落地?会议指出,将建立政务公开效果评估机制。
李广乾认为,建立配套制度以保障细则落地,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绩效考评中去,以此推动地方基层政府加大实施细则的执行力度。
“总体来说,政务公开是国家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体现。”李广乾告诉记者,中国政府为民服务的理念将随着政务公开而得到具体落实,将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完成赢得先决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