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格局因“网”而变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农村消费格局因“网”而变

“城里孩子吃的是康师傅,农村孩子吃的是康帅傅。”以往的新闻报道里,人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冒牌产品在农村集贸市场招摇过市。随着农村信息消费发展,人们发现,冒牌产品在农村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笔者认为,信息消费带动了农村整体消费环境改善,也让农村消费引擎拓展升级,让广大农村居民“愿花钱、能花钱”。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农村信息消费市场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眼下,农村信息消费的重点已逐步由信息产品硬件和基础设施消费向信息增值服务消费、平台型消费拓展。笔者分析,当前农村信息消费有三大特点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移动端消费迅速。随着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特别是千元以下智能手机大量出现,农村消费者的智能手机拥有量越来越高。据统计,手机已经成为农村用户主流的上网终端,使用率高达78.9%。同时,移动支付等应用的推广,快递物流加速在乡村布局,农村信息消费更加便捷。移动互联网在农村消费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是跟随性消费趋势明显。进城的农民工在大城市里得到很多见识,也收获了网购经验。返回农村后,他们成为新消费理念的传播者和引领者。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会把收入的10%用来网购服饰。因而不难理解,在农村网络消费中,服装占有相当高比重。淘宝村不断兴起和发展,也是跟随性消费的增长点。基于淘宝村的研究也发现,淘宝村虽说是卖当地的特产,但淘宝村农民的网购比例也远远高出普通农村地区。

三是消费的生产服务导向在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大批农业信息软硬件消费品快速推向市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农资消费明显互联网化。拓展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农村电商等产业链各方争夺焦点。这需要各方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推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业务。

农村信息消费已成为全社会消费新增长点。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有7714万农村人口上网购物,比2014年增加40.6%。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迅速,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22元,实际增长7.5%。这增强了农民共享信息化红利的动力。对于信息消费来说,农村消费者的潜力才刚刚开发。

但应当看到,目前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大,我国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村家庭不足30%,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使用互联网。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先进信息化技能普及的差异等,也限制了农民信息消费能力。尤其是在生产性信息消费领域,农业信息产品的技术性能、稳定性等参差不齐,硬件故障率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突出,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今后要以农民和新型农业主体信息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范围,丰富便民服务内容、推进电商进村落地,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产品;同时,要加强农民网络、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等培训体验,提升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着力解决农民传统消费的“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之忧。(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农 兴)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