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媒体”时代来临,人们将“沉浸”何方
中新网10月21日电 2016年10月25日,新浪新闻将举办2016年未来媒体峰会,邀请中外嘉宾齐聚北京,搭建中外媒体与科技企业的交流平台。峰会聚焦“浸媒体”时代,论道“浸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交互变革,直指未来媒体发展走向。
“浸媒体”时代来临
究竟何为“浸媒体”?“浸媒体”对传播交互有何影响?“浸媒体”一词始于2014年8月。业内人士认为,移动端的深度阅读铸就“浸媒体”。普通大众由原来在移动设备上的泛读,逐渐转变为由于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而形成的深度阅读,并对移动阅读产生了依赖感,形成一种“泡吧”式阅读,从而产生了“浸媒体”。
“浸媒体”诞生于新媒体崛起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它与新媒体语境密切相连,即围绕新渠道的传播方式变革。自此,媒体进入到铺设微博,微信,app的传播主渠道。
从2015年开始,随着直播平台和vr技术的运用,媒体开始运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日常媒体传播。媒体也由原来的文字,视频,声音的呈现方式变成了一种综合的体验方式。传播视野不再有时间空间限制,媒体的传播时空更为及时和广泛,受众的视野由此拓展到了更远方。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由此发生深切的变革。举个例子,原来依赖记者亲身前往的新闻现场可以由新闻当事人通过直播的方式呈现,而伴随VR的运用受众在接受新闻时也不再是端坐于屏幕前,可以通过VR设备让自己沉浸在新闻现场。
在技术的驱动下,很多传统媒体开始尝试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手段,试图搭上媒体技术创新的快班车。在思路和做法上,很多传统媒体把内容搬到网络,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上试图实现媒体融合。无论是诸如广播和电视整合广播电视台这样基于现有资源的整合或重组还是在运营体系内设立新媒体部门,建立新媒体阵营。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真正的媒体融合并非简单地将媒体传播渠道进行“转场”,或是内容的纯搬运,而是要对过去旧有的观念、体制、机制、内容、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彻底的变革,以建立一套全新的媒体生产和运营模式。
引新媒体之先
梳理中国媒体的关键性发展阶段,不得不说,新浪微博的诞生是新媒体时代一个关键性的开启。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成为全民大众狂欢的新媒体平台。2年后,微信诞生,“两微”开始成为新媒体的象征。伴随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体传播由pc端进入移动端。
事实上,新浪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从诞生之日就成为新媒体探路的主力军。从最早的社交媒体平台到拥有全民话题产品,全球最大中文泛资讯直播生态,实现“社交+门户”无缝结合和短视频聚合能力的全面布局等在内的系列生态矩阵的新媒体集团。
从2013年开始,伴随社交新媒体的发展节奏,新浪开始了一系列紧随技术脚步的探路。针对今年最为火热的“直播大战”,新浪网成立了直播技术服务平台——天眼直播APP系统,专门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视频直播、视频点播、云转码、云存储、云导播等服务。其开发直播系统的目的所在就是让直播面对面,让新闻和资讯真正的做到面对面传播。
而伴随VR(虚拟现实)在媒体领域的广泛运用,今年4月28日,新浪上线了VR视频频道,联合国内多家VR制作公司,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VR内容聚合平台。此外,2016年新浪新闻还在数据产品方面,着重打造了包括趣闻、评论、国际、军事等不同领域的垂直化产品矩阵。这些尝试无一不显示出如今浸媒体时代的方向与趋势。
在视频浪潮的涌动下,新浪于今年上线了航拍频道。其制作的《中国颜色——十城接力航拍》一经发布,点击超千万,反响极高。其下一步目标则是打造中国最大的航拍资源聚合平台。
毋庸置疑的是,新浪已经成为新媒体实践阵营中的引领和探路者。
未来已来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包括VR在内的新技术一定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甚至思维习惯与逻辑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被技术工具包裹的“浸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媒体的生产和互动,时空被拉近,传播不再是单一的传授模式,人们在科技裹挟而下沉浸在一片广阔的“信息海洋”。
一个全新的浸媒体时代,已然到来。
而显然,在浸新闻、浸媒体“时代”语境之下,传统媒体同质化的试水和探路终显不够。随着资本,技术与媒体的结合越发紧密,在这场瞬息万变波谲云诡的媒体变革大潮下,一个新媒体时代的走向需要结合资本,技术和内容等全方面资源。无疑这需要媒体本身、资本、以及产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推进。
“媒体边界正在消融,所有的媒体都在触网,都在互联网化”。如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所说,在互联网的力量下,未来媒体的竞争将加快步伐。而对于互联网的运用和理解,对于未来信息和内容定义将成为占领未来媒体的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关于浸媒体时代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新浪2016未来媒体峰会的讨论聚焦点。10月25日,新浪未来媒体峰会——迎接浸媒体时代,等你来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