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铁驶上信息轨道的“创客”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让高铁驶上信息轨道的“创客”

8年内研发6套信息管理系统,每日多达近万人次使用,几百万条动车组列车正晚点数据实时精准推送到车站……

这些信息管理系统保障了长三角地区日均1200余趟动车组列车的安全开行和日均140余万人次旅客的顺利出行。这些信息平台的牵头开发者就是上海铁路局信息技术所高级工程师、“80后”晁京。

晁京用信息技术为高铁护航,被誉为让高铁驶上信息轨道的“创客”。

填补施工管理空白

铁路上海虹桥站是我国较为繁忙的高铁大站,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400余趟。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单日发送旅客曾达到285万人次,创出历史新高。

在繁忙的运输中,每天夜间0点至4点是高铁线路的“天窗”检修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种高铁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以保证白天高铁安全开行。对上海铁路局而言,这样的站点有几百个,平均每天设备养修次数达1700次(处),哪一个点都不能出事。

2014年10月,“施工电子登销记系统”研发重任落在晁京及其团队肩上,该系统涉及全局25个车务站段、700余个行车室、近500家施工与监理单位,用户近3万人。从调研设计、系统架构,到功能流程、测试实施,研发工作进展得异常艰难,晁京和团队经历了236次失败。

“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晁京凭着不认输的精神和强烈的技术自信,带着团队4名成员分析、调试、改进。办公室里、台阶旁、餐桌前,他或站或坐,随手拿起小石子在地上画思路,随时就某一问题与同事展开激烈讨论。跟踪、使用最新软硬件技术,采集指纹超15万枚,录入近30万条基础数据,进行了千百次模型演算,晁京和他的团队终于攻克了并发访问峰值高等一系列难关,系统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将以前20分钟完成的人工登销记变为2分钟内指纹确认完成,极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施工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准确了解远在千里之外的施工现场组织情况,填补了施工安全智能化管理的空白,在全路处于领先水平。”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安全设备科副科长丁玮琪说。

创新成就高铁梦想

“今年9月,郑徐高铁正式开通。在开通之前,我们没日没夜地调试各种信息平台。”晁京告诉记者,“5+2”“白+黑”是工作常态,在郑徐高铁开通前一个月最为紧张的调试阶段,几乎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在半夜。

晁京说:“苦是苦了点,但是做这个工作很有成就感。”晁京是一名铁二代,对铁路感情较深。2004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进入铁路系统,成为上海铁路局信息技术所软件开发室的一名“码农”。

“仅靠热情还不够,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IT业知识技术更新飞快,不充电就要被淘汰。”2009年,晁京通过国家GCT考试,成为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在职研究生。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晁京每个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到校学习,如期获得了硕士学位。

一次,晁京不慎摔倒造成右腿骨折。当时他担负的调度综合分析统计系统研发已完成三分之一,如果中途换人,无法保证系统设计思路的延续。心急火燎的他提前两天出院,把笔记本电脑架在轮椅上,强忍着伤痛,不分昼夜地改写程序、调试测试,如期拿出研发成果。

凭借过硬技术和“拼命三郎”精神,晁京32岁就晋升为上海铁路局信息技术所高级工程师,他开发的“机车调度命令系统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该局科学技术进步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被科技文摘数据库收录。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个个系统软件的成功研发让晁京名声在外,长三角地区一些IT企业向晁京递出橄榄枝,他却丝毫不为所动。“用数据语言搭建软件平台,让高铁驶上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轨道,让高铁跑得更快、更稳、更安全,这才是我的人生梦想和追求。”晁京如是说。(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