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空气和重力,你极少感受到他对中国的影响
据此间媒体报道,近日于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年会期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获选《环球市场》(Global market)2016年度东亚地区的“年度央行行长”(Central Bank Governor of the Year)。
《环球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领域的权威专业杂志,前身为《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每年都会推出全球央行行长和财长的年度人物。
自2002年起执掌中国央行,周小川历经市场震荡和挑战,稳定通胀,承托增长,一次次平复市场波动。2016年,周小川更是成为惴惴不安的全球投资者的“定心丸”(a source of calm for investors),《环球市场》总结道。
彭博通讯社更是直言,周小川执掌中国央行近14年之久,未来会因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而被载入史册。
力推“入篮”人民币初现“国际范”
经过十个月的等待,人民币已于10月1日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权重10.92%,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和“储备货币”。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R. Lardy)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入篮”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将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强大的货币。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另一位高级研究员塔米姆·巴尤米(TamimBayoumi)认为,“入篮”意味着中国开始以全球金融市场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中央,也为中国改革提供了一只“锚”,有利于中国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增强汇率弹性,还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民主。
在彭博看来,这场人民币的漫漫长征其实从2005年就拉开了帷幕。当时,周小川宣布人民币对美元脱钩,争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此举为中国成为全球超级经济体奠定了基础。在改革的巨大压力下,周小川始终认为,此举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并且中国将控制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让中国出口商有时间调整。
继2005年的汇改之后,最令人难忘的无疑就是2015年的“8·11汇改”,这也为人民币加入SDR奠定了基础。当时,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近2%,央行更是意在“刷新”中间价形成机制,使得汇率形成机制离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更近一步。
从人民币历时五年终于“入篮”特别提款权(SDR),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全球的人民币使用者建设了一条“支付高速通道”,再到中国央行先后与美联储、俄央行签署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一年以来,汇改的推进也加快了人民币迈向国际的步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5年间增长逾10倍。
不过,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即便加入SDR,也并不意味着自动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市场地位。人民币能否在国际上站稳,要取决于市场使用和持有情况,这其中也自然需要周小川等决策者的智慧与奋斗。
近年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较快,而要成为国际化货币,结算功能只是其一,还应重视投资和交易功能。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大力度,挖掘人民币在海外金融市场的深度,加大其产品丰富性,激发海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动机,扩大投资、交易规模。
另一方面,应继续深耕亚投行的国际业务,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项目,创新跨境人民币贷款,通过人民币债券等形式开拓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化途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带上人民币一起“闯天下”。
释疑解惑:沟通中国与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货币宽松化浪潮席卷各国,央行行长的作用变得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如何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防止外部性等方面。而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周小川曾带领着中国央行蹚过静谧湖泊、冲过激流险滩,把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将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努力抵御着随时可能威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各类风险。”——《环球市场》的人物专栏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稳定金融市场和推动金融改革的肯定。
过去一年对周小川和中国而言并不容易。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政府、公司、银行、家庭部门债务不断攀高。对于国内外情绪影响最大的是,在过去12个月中,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两次大幅贬值,也因为一度的沟通不畅而震动了全球市场,导致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剧烈下行的可能性表示担忧,“唱衰中国”的声音外加离岸人民币空头势力一度强势崛起。
就是在此时,周小川和央行仍坚持推进各项改革,同时开始改善与市场沟通,在国内外众多场合发声,为全球市场解读中国经济动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投资者的定心丸”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在2015年9月5日,周小川称最艰难的调整期已经基本过去了。当时也正是“8· 11汇改”叠加中国A股出现9年来最大暴跌后的那段“余震期”。今年2月13日,在全球市场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恐慌性抛售”后,中国央行官网发表了周小川的媒体采访全文。周小川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中国的外汇储备基本面没有问题。在全球恐慌的背景下,周小川的表态无疑令很多人安下了悬着的心。“全球投资者都在听”,《环球市场》写道。
对于颇受外界关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周小川亦直言不讳。在此前结束的2016年第四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表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这可能是央行信贷收紧的信号,叠加各个地方政府的调控潮,今年第四季度楼市降温调整的可能性大涨。
受此影响,多地楼市温度由沸点直入冰点,成交急速下降。 在房价涨势汹涌的南京江北新区,升级版限购限贷政策发布后,开发商加推的新楼盘数量锐减,之前千百人争抢、拥堵售楼处的景象也已不再,售楼处的上门访客远不如从前。据统计,“十一”七天长假期间,南京共认购商品住宅1308套,创5年来新低,同期大幅下滑五成多。
任期最长的央行“掌门人”
周小川2002年开始执掌中国人民银行,在担任央行行长10年之久的基础上,2013年再度破格留任并履职至今,成为新中国任期最长的央行行长。要了解周小川未来的改革策略,不妨先研究他的改革思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务院体制改革方案领导小组,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周小川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一机构,最初是为国务院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制定加紧配套改革方案所设的智囊机构,也是日后整体改革方案理论的根据地。
2010年11月,吴敬琏回忆当时的情景,方案领导小组有周小川、楼继伟,方案办公室副主任是吴敬琏本人,其他参加者有日后声名显赫的郭树清、李剑阁;这批人成为日后整体改革协调理论的重要提倡者和实践者。
按照周小川的说法,整体改革协调理论强调,从过去的集中计划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过程是整体的、系统性的转变,而不是拼凑起来的。简言之,改革需要系统性的构建,这种改革思路结构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推动两种方式。而周日后所操刀的银行体系改革、外汇改革等金融市场改革,属于整体设计自上而下的路径。
早在1993年7月份吴敬琏和周小川两人联名执笔的《对近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整体性设计》方案中,周有关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路已经成熟,包括“中央银行今后只负责掌握货币政策和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中央银行应在宏观管理上强化对利率杠杆和利率为基础的见解调控工具的运用;专业银行尽快实现向商业银行转轨……”
此前一年,周小川还和谢平等人完成了《人民币走向可兑换》的课题研究,这又成为外汇改革的重要蓝本,称人民币可兑换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实现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
未来几年,从结算货币到储备货币再到投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蓝图已成,周小川留任的话将有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改革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