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双十一”价格陷阱不能止于提醒

首页 > 百业 > 企业 > 正文

打破“双十一”价格陷阱不能止于提醒

近日,中消协宣布启动2016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及服务体验式调查活动。中消协表示,将详细监测相关商品在2016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期间价格变化,具体体验送货服务情况及无理由退货情况,并重点测评相关商品质量状况等。(10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从2008年发展至今,“双十一”逐步发展成中国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成了不折不扣的网购狂欢。2015年,全网“双十一”全天总成交额达到1229.37亿元,从发展态势来看,日益临近的2016年“双十一”将毫无悬念地突破这个数字。

千亿级别的成交金额背后,是亿万网民买买买的“洪荒之力”。然而,不止一次的亲身体验表明,“双十一”血拼时真的要保持清醒,否则就可能掉入电商网店的 “假打折”“虚构原价”等价格陷阱当中。

去年“双十一”之前,笔者在一家电商平台看中一款标价两百余元的品牌男装衬衫,将其放进自己的购物车。好容易等到“双十一”时,却发现商家将价格提升了三十多元,还声称是促销活动给出的优惠价格。 这种用坐地起价来蹭“双十一”热度的,恐怕并非这一例。

价格提供商品的等量交换,但主动权却掌握在商家手上,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尤其,在碰到“双十一”这种人造的网购狂欢,价格因素就显得微妙起来。部分消费者笃信商家“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的折扣力度空前,甚至在心仪货品短时间可能售罄的焦灼情绪中,疏忽了比对价格这种原本平常必做的功课。久而久之,这种玩弄数字、屡试不爽的伎俩,成了一些商家在“双十一”的保留节目。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2015年“双11”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显示,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双十一”众多商品明降实涨,让网购狂欢变了味道。以“低价”进行宣传销售,等同于耍手段设置的价格陷阱。这种欺诈,不能因为“法不责众”就放任自流。中消协提前进入一个月开始进行监测,其实是在“隔空喊话”的提醒。但“双十一”的消费当量实在太大,仅靠中消协这个社会组织来担当,显然不够。

之前,深圳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就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遭遇电商价格违法问题,消费者可打12358电话举报。中消协的提前动作,职能部门的介入,不啻给“双十一”电商提了强烈的醒。但打破“双十一”价格陷阱,不能止于提醒。电商平台的价格诚信,应当归于有关部门的监督范围之内,需要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从现实延伸进网络,继而合力而为。如此,消费者才能乐在其中。

文/谢伟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