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加码后中国总理首谈楼市 传递三大信号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在经历了一轮“调控加码”之后,中国20多地楼市显露降温态势。中国高层在各地密集调控后首次发声,为楼市传达出三个清晰的信号。
因城施策是未来楼市调控的核心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我们将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因地因城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采取符合国情和城市特点的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因地因城施策”成为调控的关键词。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1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情况。一方面,大量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过热的一二线城市又需要控泡沫。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搞一刀切。而且,即便同属于楼市过热的城市,各地供需关系紧张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总理提及因地因城施策的原因。
“未来不仅仅是分城施策,可能会真正做到一城一策。这短短四个字,已经充分体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调控任务的艰巨性”,顾云昌说。
事实上,纵观本轮辐射20多个城市的调控热潮,几乎每个城市的调控措施都有所不同:有的重启限购,有的侧重限贷,有的则重拳治理土地市场。地方政府责任主体的定位正在加强。
资料图 山西太原民众选购商品房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楼市平稳健康是政策目标
与一些极端评论相反,中国刮起的此轮调控风暴并不是为了打压楼市,也不是让更多人无法买房,而是防范风险,让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这就意味着中国当局既不会坐视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的崩盘危机,也不会出现放任其虚热伤害实体经济。
顾云昌表示,从李克强的表述来看,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都是充满信心的。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源泉来源于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其中良性的、真实存在的购房需求官方其实是鼓励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增长,从而带动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也是决策者所乐见的。
但若是过快增长,带来虚热,那就必须防范。这就是本轮调控出台的初衷——将房地产市场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除了已经出台调控新政的城市外,后续属于一线城市辐射区域的市场可能也会逐渐加入调控行列。
资料图住房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而非投资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上涨的根源在于货币宽松叠加楼市发展进入小周期的高峰。
今年中国M1增速大大超过M2,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等领域。特别是“买房就能赚钱”的财富效应出现后,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一线、二线及其周边楼市轮流发烧。
此时,李克强提及了“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等内容。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告诉中新社记者,要根治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单靠限购、限贷等短期手段提高购房门槛是不够的。住房制度需要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关键是房屋应该从商品变为准公共物品,真正回归居住属性,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