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户籍新政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国家正在多举措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年均转户人口达到1300万人以上,2020年时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大城市的落户政策不得设置要求缴纳社保超5年的条件。
《方案》从拓宽落户通道、制定实施配套政策、强化监测检查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具体举措。其中,落户问题最受关注。对此,《方案》提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升学和参军进城的农村学生、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落户条件,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等技能型群体落户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分类制定落户政策,大中城市要减少落户限制,包括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显而易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9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要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而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和住建部城建司不久前联合召开会议时也表示,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为新型城镇化保驾护航。另外,还有各个城市大力发展的轨道交通,都将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又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国家户籍新政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就此做出解读。
张车伟:国家推出的户籍新政对于已经在城里的农村转移人口而言是一个福音,是对他们今后能够基本上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公共服务的一个大力推动。从制度政策上来看,除了特大城市以外,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外来人口敞开了大门,每年落户的指标也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大概一年有1300万。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还是有一些压力,即对地方的财政、公共资源等,不同地方面临的压力还是较大。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推动这一政策有几个关键点:第一,这些已经在城里居住的外来人口,他们愿意不愿意在城市落户,其中一个很大的关键点在于,他们对于农村的三个权益,宅基地的权益、承包地的责任权的权益以及农村集体资产分配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的担心还是很大。现在新政有明确规定,即进城落户的这些外来人口,农村的权益按农民自己的意愿处理,不能强迫这些进城的或者在城里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放弃农村的三项权益。这样就让这些进城落户的农村人口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这些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以后,他们的教育、医疗甚至住房保障等都会得到一个根本的保障。
其次,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地方政府能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还是有一些顾虑和担心。毕竟容纳这样大量的人口,让其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和待遇,意味着政府会有相应比较大的财政和公共资源方面的一些压力。这样来看,能不能很好地执行户籍新政,国家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还是非常必要。也即将把一些具体的指标分解到不同类型的城市,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是推进这样个制度实施的一个关键方面。
再者,这样一个新政实际也是我们国家实现新型城镇化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实际就是人的城镇化,我们过去城镇化的问题就在于这些进城的外来农村人口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城市当中去。现在的户籍新政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新型城镇化根本的精髓所在。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和推行,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有利,能够为我们国家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首先我们从人的角度来讲,我们会有更好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互更加提高;同时,落户到城市的人口能够稳定地促进今后发展的内需增长。从这些方面讲,这样一个户籍新政对于我们今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