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遭遇“无路”可走 各国如何保障路权
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作为城市绿色公交的补充,公共自行车在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投放智能共享自行车了,需要用车时,缴纳押金就可以搜索附近的可用自行车。
不过,不管是公共自行车还是智能共享自行车,虽然低碳环保、方便快捷,但实际使用中不少人都会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大的尴尬,就是“无路可走”。随着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自行车的生存空间不断恶化,骑行空间也被严重挤压。新建道路不设自行车道、原有自行车道被改为机动车道的情况十分普遍。还有部分公交车站设在自行车道上,车辆进站时,自行车不得不在公交车夹缝中行驶,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再有,与行人共用的道路上,早晚高峰期间,行人与自行车互相干扰,同样给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因此,推进绿色出行,首先要还自行车“路权”。今天骑车穿行海外,看看其他国家自行车道上的风景。
先看北欧。都说北欧是自行车的天堂,这话不假。瑞典、丹麦、荷兰都是非常适合骑行的国度。北欧观察员尼罗兰介绍,瑞典是很适合骑自行车出行的国家。尤其南部城市马尔默被多次评为世界上最适宜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马尔默有超过50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居民或游客在自行车租用系统处可以租用自行车。全市大概有50个自行车租用点。尼罗兰第一次在马尔默骑自行车出行时,发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在交通信号灯处安装扶栏,方便人们倚靠,省去来回上下车的麻烦。在视角较窄的交叉路口放置了几面大镜子。这样可以看清拐角处路况,让人们非常有安全感。
此外,沿道有多种照明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夜晚能见度。自行车沿线的三个气泵站配备各种工具,将它们变成一种小型服务站。在那里除了可以给自行车打气之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车辆维修。
再看德国,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表示,作为一个汽车工业传统强国,德国长期以来在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上,基本忽略了非机动车因素。专用的自行车道很少。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由于政府鼓励绿色出行,自行车与机动车抢道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进而促使政府开始投入建设专用自行车道。
随着响应绿色出行的人群不断扩大,建设专用自行车道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从2010年开始,德国专用自行车道的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以各州为单位相继出台了相关建设标准和法律措施。
以德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城市最密集的北威州为例,再建和计划新建的所谓自行车高速路,总里程长达250公里,在鲁尔区首条长100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RS1已经部分完工。全部竣工之后将会连接杜伊斯堡、埃森、波鸿、多特蒙德等十几个工业重镇。极大缓解鲁尔区的职业交通和环保减排压力。
同时北威州对《道路交通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16年正式生效,赋予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同等待遇。在RS的道路建设和使用上,给予了法律上的保障。
最后,去美国看看。美国是自行车的“后起之秀”,这个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正逐步摆脱对汽车的依赖。芝加哥在这方面要算是佼佼者了。芝加哥市长拉姆·伊曼纽尔曾提出要将芝加哥建成“美国的自行车天堂”。
华尔街多媒体记者张姝介绍,美国人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作为交通工具,更多是对运动健身以及旅行、观光的喜爱。在纽约有随处可以租赁的自行车以满足纽约客们的出行、观光需要。美国人的狂热甚至体现在对于废旧的高速公路都有调查民意,将其改造成自行车通道的例子。
张姝表示,事实上,美国还设有专门的自行车路线体系,甚至私人的资金也允许为建立该体系的机构进行捐款。
在美国设有专门行车路线体系,旨在利用公路、小道等专门为自行车规划处一个连接城市、郊区和乡村的路线体系。各条路线均有编号,并且正在持续扩张。甚至在还未开发的荒地,都有专门的区域留下为以后自行车通行使用。
在美国这个体系可以说事无巨细,考虑了很多细节。比如跨国境的自行车路线,已有的公路交通是否有可以加入自行车通道的部分以及该体系的发展如何接受赞助。不仅会有联邦州政府的资金支持,甚至私人资金也允许为建立体系的机构捐款。
到目前为止,这个体系的发展已能基本满足出行需求,能够让美国人从自家后院骑自行车就可以找到路线,前往美国任何一个地方。24个州累计自行车路线长达18000公里,该体系完全建立时将达到8万公里。届时将会产生自行车旅游,并且在前期投资不高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参与州也将发展至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