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洽会观察:中非合作成产业转移升级“金钥匙”
中新社厦门9月10日电 (林春茵)2012年,中国制鞋商“华建国际”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工业园设厂,不到一年的时间,雇佣了2000名埃塞俄比亚人,令埃塞俄比亚皮鞋出口翻了一番。如今,“华建国际”在当地有3500名工人,每年生产超过200万双鞋。
这个中非合作的“传奇”,在10日于厦门继续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上一再被提及。在这个有全球经贸“晴雨表”之称的投资促进盛会上,中非合作被视为撬动双方产业转移升级的“金钥匙”。
连日来,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等非洲多国在“投洽会”上举行投资政策介绍会与项目对接会。多位非洲国家官员受访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给予本国成功示范,也希望借助与中国合作提升本国经济发展。
得益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促进“包容的和可持续工业发展”框架下确定的多国别伙伴关系方案(PCP),多个非洲国家正在推动经济发展,从以农业为基础转向新型的制造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落下帷幕的G20杭州峰会,亦开创性地达成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旨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情况。
此次投洽会上,中非双方一致认为,依托G20杭州峰会架起的“桥梁”,中非投资贸易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津巴布韦的工业化,选择基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和选矿’的发展道路,希望中国促进南共体一体化的区域项目带来投资,也带来发展经验。”津巴布韦副总统皮莱凯泽拉·穆波科在2016国际投资论坛上演讲时如是说。
塞内加尔工业和矿业部长恩迪亚耶此行“投洽会”,为该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综合农业园区价值1.09亿欧元的项目招商引资。得益于PCP,该国未来5年还将建立2到3个综合性工业平台。
“塞内加尔工业水平相对较低,我们期待借鉴中国从农业大国到制造业大国的成功经验,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进来,推动进出口贸易,这对我国制造业有重要意义。”恩迪亚耶说。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走进非洲”热度不减。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坦桑尼亚,中国已成为第二大投资国,中国跨国公司共参与了500项总价值25亿美元的投资,其中70%涉及制造业领域。
“现在正是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旺点’。”从事跨国贸易咨询的中国商务集团(英国)首席运营官吴亚当说,非洲拥有无法拒绝的人口红利,还有丰富的资源,对中国加工业者更是大福音。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指出,乐见中非通过投资和资金往来,双方经济向前发展;他鼓励中国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跟国际市场的优势,嫁接非洲劳动力的优势,实现第二次腾飞”。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投资非洲高级别论坛”中说,2013年,埃塞俄比亚政府设立了一个新工业园,不出三个月就被来自土耳其、韩国及中国大陆等地的出口导向型公司抢租一空。世界银行提供了2.5亿美元支持工业园的继续建设。
“对所有的企业包括中国企业来讲,千万不要错失良机。”林毅夫鼓励中国企业握住“金钥匙”,走进非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