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看外贸:新动力初显但阵痛持续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1日电 (钱蕊莎)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3.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同期,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93万亿元,增长0.6%。这是否意味着新的贸易增长动力已经出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此分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虽然有所上升,但由于规模较小,目前对中国外贸的改善作用有限。
首先,进出口依旧疲软。单就7月份而言,中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9%;进口8730亿元,同比下降5.7%。考虑到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因素,若以美元计算,7月中国进口总额为13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12亿美元下降12.5%,远高于以人民币计算得出的5.7%的同比下滑。
对此,徐洪才表示,外贸以美元结算,而以人民币计价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进出口下滑态势。但要说外贸形势“严峻”又有夸大之嫌,因为同比进出口的数据本身波动性就比较大。若从月度环比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波动很小,保持相对平稳。总体而言,外贸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很难立竿见影。
其次,某些地区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已经开始显现,但未形成大的势头。一些省市的外贸半年报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以江苏省为例,其智能手机在连续三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增长23.7%。全省便携式电脑和平板电脑分别出口544.4亿元和160.7亿元,前者同比微降0.1%,后者增长了9.6%。但徐洪才分析说,高新技术出口增幅最大的多为浙江、江苏、广东、重庆等沿海沿江省市,本身就有产业和区位优势。
徐洪才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领域已成为外资竞逐的热门领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今年1-5月同比增长305.9%、67.9%和34.9%。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全面推进,尤其是高科技和服务业领域吸收外资增长较快。而我国企业在境外并购,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目标公司的品牌、营销渠道和研发。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拉动商品出口。
徐洪才预计,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总体复苏向好、外部需求回暖,以及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行负面清单投资管理制度、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慢慢见效,加之对外投资势头强劲,特别是沿着“一带一路”深化经贸合作,我国进出口温和复苏是可以期待的。但总体还会是负增长,难有根本性改观。
1-7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3.82万亿元,下降9.2%,占我外贸总值的28.9%,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7万亿元,下降7.8%;进口1.35万亿元,下降11.7%。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基础制造业向外转移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是不利的,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没有那么容易,阵痛期仍将持续,但高新技术类产品对外贸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这是确定无疑的。(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