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外迁制造业 以特色引领千亿产业聚集
扩容增量、体制革新,济南高新区为发展创新打造了硬条件和软实力。然而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变了,吸引成百上千亿级的项目来落户,靠政策优惠早已不现实。
在招商引资上,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曾自揭短板,济南一年吸引外资的数量不如兄弟城市青岛的一个区。济南的发展慢了,作为龙头的高新区有责任去打开局面,济南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高新区更是在发展思路上积极破题。从目前的经济运行形势看,高新区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过半,下半年也将集中体现改革成效,并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80亿元,到账外资4.3亿美元。
齐鲁晚报记者龚海修从涛
建德国工业4.0厂房 吸引德资进来
上月底,离济南市中心约20公里的唐冶片区,土地拍卖创出了楼面地价超7000元的新高,令不少人咋舌。
实际上,开发商哄抢该区域,不仅在于济南城市中心东移,还在于东邻的孙村片区有巨大的消化房产潜能。被高新区代管10年后,孙村片区早已厂房林立,成为济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约10万人生活工作于此,光产业工人就有2万。
制造业初具规模后,片区正在往“智造”平台升级。眼下,孙村片区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对接合作。济南市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术仁介绍,西门子要在孙村建集演示、培训、“智造”以及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创新中心,将超过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的水平,以此为园区所有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提供平台支持,服务其生产线改造。
高术仁看好该项目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的意义,为了满足需求,他着手从产业工人培养上改善软环境。高术仁表示,目前济南市职业学院已经与德国工商总会(AHK)展开战略合作,共同为企业培养蓝领。“对接德国工业4.0,实施双元制教育,目前已有90多个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达到上线生产的标准。”
除了人才上更新,孙村片区还规划了德国工业园,厂房都已经建好了,同样遵循的是德国工业4 . 0标准,另外还将配套有德国风情的建筑,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面向德资企业筑巢引凤,形成一个有国际化背景的产城融合区。
“我们现在要引进的不一定是规模大的企业,更多的是细分市场的排头兵。”高术仁说,有不少企业在看到德国工业园的规划后跑来谈入驻。在他看来,孙村片区的吸引力不是别的,主要靠大规模的产业聚集。
孙村片区的4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有浪潮集团的产业基地、北车风电、轻骑标致、重汽等上千家重要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就达63家,每年贡献GDP超过200亿元。
大企业的入驻,让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水到渠成。比如,重汽在孙村片区发展多年后,周围慢慢聚集了一些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像专门生产散热器的德国马勒贝洱公司、专门生产轴承的瑞典斯凯孚公司等,又形成了新的集聚效应。
按照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孙村片区被规划为智能装备城,高术仁说,下一步重点面向智能化、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精度的领域,加速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高新产业密集、研发实力雄厚、技术成果转化力强的智能制造中心。
以特色形成聚集 软件园一房难求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九大发展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招商引资等任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以打造专业化园区为突破,建设由八大专业园区加一个工作组的招商服务体系,建立“大服务、大招商”格局,形成从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投产运营、扶持壮大的全过程、多层次服务全覆盖,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实际上,整个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就是朝着利于招商来规划的。“两城两谷”意在清晰各个片区的产业定位,实现产业分类集聚。除了主打高端制造的“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以高新东区的巨野河片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目前有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大平台,离子治癌装备研发也已经上马;“齐鲁智慧谷”依托中心区,以汉峪金谷建设发展为核心,与济南的CBD错位发展,重点引进企业总部、金融与类金融、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齐鲁创新谷”则致力于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技术支撑和融资平台,将齐鲁软件园与创新谷联动发展,形成以科技研发为主体的产业群体。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解释,产业环境变了,一个园区不能什么都装,做专做精才能让园区良性发展。在济南高新区深耕多年,在他看来,“土地、厂房、税收”是以往制造业企业看重的老三样,换到新的产业环境下,“人才、技术、融资”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济南高新区不能简单地与外地比拼政策,高新区的‘新’体现在创新创业,不能什么项目都落地,要做高附加值。这要求园区必须专业化,创造高素质、低成本的创新型企业生态环境,引进适合科技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在专业园区招商上,济南高新区积累了不少经验。科技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是人的因素,高端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同时还让基础人才能跟得上。济南高新区其实有不少别人羡慕的优势,而且在打造专业技术支撑环境上,已在齐鲁软件园累计投入超6个亿,用以引进大型操作平台、测试工具等,保证企业可以低成本快速投入研发。
目前,齐鲁软件园有入园企业175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今年又提出了倍增计划,并思考如何再发展出浪潮这样的现象级企业,规划到2020年园区技工贸收入力争达到4000亿元。“2000年的时候,济南市软件产业就比国内其他地方强吗?没听说济南比其他地方有天然优势,但是我们铆足了劲干这一个事,连续干了十几年,就形成了优势。”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感慨,“2010年之后,软件园盖一栋楼卖光一栋楼,永远是一房难求,腾出一间房子马上就有企业等着入园,因为软件园形成特色,形成集聚效应了。”
齐鲁软件园在持续享受特色和集聚带来的红利,23万多平方米的奥盛大厦,建成后1年半全部驻满企业。“作为一个专业园区来讲,必须要突出一个特色,目标起码是全省前三,最好是全省第一,全国能够排进前十。一旦能做到这个规模,不用招商引资,产业会聚集到你那里,等着你筛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类似建孙村德国工业园,高新区正在将专业园区招商的模式推行到极致。在高新北区,同样在建设一个以中德合作为特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不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谈招商,而是与知名的工业地产开发商合作,用主题工业园区的方式推动该区域2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发展,以增强对同类企业的吸引力。
腾笼换业 提升中心区发展品质
早年支撑高新区发展的23平方公里中心区域,不仅已十分拥挤,而且当年规划的产业方向多头并进,如今不合时宜,甚至相互制约。
今年初,济南高新区新成立了中心区腾笼换业工作组,新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将不符合中心区发展的企业进行搬迁转移,置换到产业区去,将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基地、高端商业地产等项目引进来,通过“腾笼换业”,主要保留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形成中心区产业聚集优势,提升中心区发展品质。
考虑到土地的集约使用,大量制造业首先从中心区“悄悄”外迁,除了之前的思源水业等,像今年上半年签约的轻骑与韩国KR公司合资的大排量摩托项目,在落户到孙村智能装备城后,中心区的厂区也将腾出来。
“对拟迁出高新区中心区的项目,根据其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和行业匹配度择优吸引落户到孙村片区,但并非所有外迁企业都适合搬到孙村,从效益上来讲,有的搬到济阳、商河去反而更合适。”高术仁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腾笼换业不能担心企业迁出高新区造成税收外流,要从全局考虑,那些对土地要求高、劳动密集度大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不但要鼓励外迁,甚至应给予奖励,以便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吸引更高大上的项目落地高新区。
据了解,目前还在济南高新区中心区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如费斯托气动、爱普电气、星辉数控等,都有意腾笼换业,搬到孙村片区。
今年,腾笼换业工作组定下的目标是,要收储土地7宗,约60万平方米。鉴于旧的土地收储补偿方式已不能适应中心区城市更新的需要,工作组与济南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后,国土部门制定了新的收储补偿办法及标准,有助于减小搬迁的阻力,很多企业也能借土地流转获取相当一部分发展资金。
不仅在中心区,其他片区也配合产业发展需求,不同程度地推进土地收储,清理僵尸企业。孙村片区已于去年底收回18宗土地,2000多亩,青年汽车、红帆等企业的厂房都在收储之列。高术仁说,收储闲置土地一方面督促企业拿地后尽快开始项目建设,避免项目签约后停滞,另一方面腾出的空间可补充紧缺的工业用地,给下一步招商引资腾出发展空间。
将稀缺的土地收回来、建起来,高新区中心区至少还有五大片地可配合CBD建总部聚集区,未来将不盖高楼,而是按照3万-5万平米建设一栋楼。“一栋楼一个上市公司,一栋楼一个央企或外企的区域性总部,形成以科技型总部经济以及为配套服务机构聚集的区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大概会有100栋左右这样的楼,希望每栋楼都成为税收亿元楼,既实现中心区的作用,又对其他片区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撑。”